历史百科网

福利国家论

[拼音]:fuli guojialun

[外文]:theory of the welfare state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政治思潮。它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

形成和发展

福利国家思想萌发于19世纪,它力图解决工业革命和自由放任的资本带来的贫困和失业等问题,以缓和工人阶级的不满和反抗。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J.S.密尔最旱提出了福利国家思想。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1911年英国的国家保险法案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都是福利国家思想的早期实践。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 W.贝弗里奇向 提出了《贝弗里奇报告》,首次明确地阐述了福利国家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成为西方各国的官方理论。1948年,英国工党 首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而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等国相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也把福利国家思想作为政治纲领。

基本内容

福利国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贝弗里奇,主义思想家R.H.托尼,美国总统F.D.罗斯福,英国首相C.艾德礼。他们倡导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福利政策也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的必要措施。他们不相信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实现正常的经济秩序的神话,反对把国家仅仅看作保护自由竞争的消极工具,主张国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实行高额累进所得税、规定较低工资标准、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险制、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收归国有等,实现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充分就业,缩小贫富差别,保障下层群众起码的生活条件,为全社会提供福利服务。

福利国家思想有两个流派:一是现代自由主义(见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论,它承认资本的基本价值,把福利国家看作消除资本弊病从而维护资本基础的手段;二是 主义的福利国家论,它主张以渐进、改良的方式改造资本社会,把福利国家看作通向主义的途径。

影响

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在60、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资本社会的面貌,但也带来一系列弊端,如通货膨胀、 机构庞大、生产率低下等。70年代末西方保守主义抬头,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有所减弱。

参考文章

后福利国家论与福利社会论的比较经济百科

什么是后福利国家论经济百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福利国家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137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