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利比亚舞蹈

[拼音]:Libiya wudao

[外文]:dance of Libya

11世纪,尼罗河上游的两个阿拉伯游牧部落进入利比亚,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 教,并逐渐同化了这里的柏柏尔人。在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舞蹈艺术在内的利比亚阿拉伯文化。

利比亚舞蹈有北部地区舞蹈和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两大类。

北部地区舞蹈

利比亚北濒地中海,文化贸易往来兴旺,经济文化发展较快,歌舞成为节日、庆典和娱乐的主要形式。女子舞蹈以胯部扭动和颤抖为特点,以自娱为主,有时观者也加入同舞,共尽其兴。其特色与突尼斯女子舞相比,显得更为纤巧、秀气、含蓄些。舞蹈者着长袖上衣,穿肥腿灯笼裤,外缠长幅布料,形成齐踝的连衣裙。臀部系彩带,结穗多垂于左侧。头戴围巾,或缠头巾。额头、颈项、胸前、指腕佩戴大量金银首饰。男子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如顿蹉落地跑跳步,交替向前小踢腿的跳跃步等。男子也有扭胯的舞蹈,技艺高超,但只在联欢、娱乐场合表演。利比亚舞蹈唯有男子允许碎抖双肩,用以表现其威武气概。其服装多着肥裆瘦腿长裤,上身内穿白色长袖衫,外罩长袖马夹。通常用风笛、达卜和单格鼓伴奏,音乐的节奏性强,气氛热烈粗犷。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节目有《顶罐舞》、《苏丹舞》、《迎宾舞》和《埃勒加舞》等。

中南部沙漠地区舞蹈

幅员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几乎横贯整个北部非洲,生活在这片漠野沙荒中的贝都因人,女子舞蹈以腿、脚的动作为主,没有胯部的扭动。男子舞蹈有以部族称呼命名的退哇利格舞,动作集中于腿脚和双肩,伴奏乐器为各种鼓。三巴尼舞不同于前者的是边跳边击掌边歌唱,伴奏乐器为单格鼓和舌克歇克特(一种哑铃形的金属镲)。阻嘎拉舞,即长棍舞,手持长棍的男子随着音乐即兴起舞,以手脚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为主,多在婚礼和欢庆场合表演。嘎非拉舞,即骆驼队舞,舞蹈时随着音乐节拍即兴动作,音乐中夹有歌词,诉说沙漠的旅途生活。表演者穿长裤,着大袍,束宽腰带,缠头蒙面,反映沙漠生活的 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利比亚舞蹈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959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