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广播电视建筑

[拼音]:guangbo dianshi jianzhu

[外文]: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tation

用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并以开路方式传送节目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广播中心、电视中心建筑和发射塔、微波塔、微波站等。广播中心和电视中心可以合建,也可以分建。

简史

无线电广播始自美国1906年所进行的广播试验。至20年代初,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发射塔。 在1931年将发射天线架设在帝国州大厦顶端,进行最早的电视播送试验。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初期,广播、电视天线一般都架设在为其他目的建造的高塔或高层建筑上部,广播、电视中心建筑也多利用旧房改建。最早的独立式钢筋混凝土电视塔是联邦德国1956年建造的斯图加特塔;最早的钢结构电视塔是日本1958年建造的东京塔;最早建造的规模较大的电视中心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伦敦电视中心,其后是法国广播电视局的巴黎电视中心。1950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中央电视台与它合建在一起。1987年北京建成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中心。

选址

全国性的广播、电视中心多设在首都,地方的则设在地区首府或主要城市。不论合建还是分建,在平原地区通常是兴建高塔架设电视发射天线。独立式电视塔往往成为城市较高景观点和标志。因此,总体选址应结合城市规划和景观要求考虑,并宜远离高层建筑群,广播、电视中心建筑应避免噪声、电磁场的干扰。

组成

广播、电视中心主要由节目制作部分和节目播出部分组成。

(1)节目制作部分包括不同面积、数量的广播录制、电视演播录制用房和相应的技术用房,演员用房,美工布景和广告摄制等用房。还有录音、配音、混录等节目后期制作用房以及相应的控制室、放映室、编辑室、电子编辑室、录像复制、审片、电视电影机房和各类磁带、胶带库房等。

(2)节目播出部分包括发射台、发射塔节目播出和传送等技术用房,微波技术用房,配电、仪器和检修用房,天线房等。另外还可单独设置新闻中心,包括新闻演播室和相应的技术用房,以便直接播送新闻。

一些国家的广播、电视中心还设有广播卫星控制和国际广播部。技术装备先进的播送中心采用全套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和电子采编、自动操作设备进行节目编排、录像和播出,并向地方台传送或交换节目。小型地方台自制节目较少,建筑也较简单,一般仅设一个演播室和相应的技术用房,以及后期制作用房和播出用房等。

设计要求

广播电视建筑的设计重点是广播播音室、电视演播室和发射台。

广播播音室、电视演播室的设计

两者都是录制节目和直播节目的场所,是广播、电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播音室和电视演播室,应选择环境安静和噪声干扰小的地方,可单层独立建造,也可组合在多层建筑中。建筑平面多为矩形或圆形,各演播室布置在外围;采、编、录、播等技术用房和设施集中在中心区。广播播音室对建筑声学的要求比电视演播室高。电视演播室的设计还要考虑它对视频技术、电磁屏蔽、灯光、空调、防震的要求。有关设计要求分述如下:

(1)平面布置。电视演播室有综合文艺、新闻、教育、音乐、对话等演播室。大演播室面积一般为800~1200平方米,中演播室为400~800平方米,小演播室200~400平方米。电视演播室与技术控制用房、辅助用房的建筑面积比例一般为1∶5或1∶6。

(2)剖面设计。演播室高度取决于面积、天幕高度、声学要求、照明、通风、设备的布置等因素。一般大演播室高 9~12米,中、小演播室高5~7米。

(3)音质设计。电视演播过程中易产生各种噪声,影响混响频率特性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电视演播室的音质设计十分重要。广播播音室录音采用多声道立体声录音,用强吸声结构和短混响时间,或将强吸声、人工混响和自然混响组合在同一空间内,以满足录音工艺和音质的要求,加大混响时间的变化幅度(见录音室音质设计)。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标准为:大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为1.0~1.4秒,中小演播室的混响时间在0.95秒以下。

(4)屏蔽设计。如果电视演播室与电视塔距离较近或周围有强电磁场、电火花等干扰,应考虑室内外屏蔽。一般多采用金属网格,也可采用钢板。

(5)灯光设计。文艺演播室对灯光布置、照度、色温要求比较高。彩色电视的垂直照度为1000~2000勒克斯。

(6)地面设计。电视演播室的地面要求平整光滑,并可以制作各种硬景片,经得住拖动荷重大的布景道具。一般采用水泥地面并作光滑处理。

发射台的设计

广播和电视发射台一般由发射机房、控制用房、变电用房(包括自备发电机)、空调机房、库房等组成。为确保安全播出,发射机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防尘、防虫和防火等设施。如果广播、电视发射机房采用自动控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的消防设备。

广播和电视中心建筑与发射机房大多分开。发射机房应布置在发射塔附近或与发射塔合建,以缩短馈线和减少能耗。架设广播发射天线通常采用桅杆拉线。桅杆拉线结构简单,自重小,施工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因而多设在城市近郊。架设电视、调频发射天线,在平原多利用高层建筑顶端,也可用电视桅杆拉线塔和建造独立式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塔;在山区则利用高山建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广播电视建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371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