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非银感光材料

[拼音]:feiyin ganguang cailiao

[外文]:non-silver photographic material

使用卤化银以外的无机或有机光敏物质所制成的各种感光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成为一个新体系。可借助光、电、热、压、磁等因素对敏感层的作用,使得体系内产生某种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形成图像。由于不用银且它的性质和作用已不同于常规的银盐感光材料,因此也把这类体系称之为非银成像材料, 惯上仍称之为非银感光材料。它虽然在灵敏度方面还不能与卤化银感光材料相比,但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干法显影和明室操作等优点,有的还能实时记录和显示,做到写后可读,且这类材料成像过程的非晶粒性质使得它们的分辨率很高,所以在复制、印刷、缩微、全息记录、大屏幕显示、半导体制版和辐照加工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些已取代了传统的卤化银感光材料。非银感光材料的品种繁多,可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按照感光层的化学体系,可分为无机体系(如光敏玻璃、重铬酸明胶等)、有机体系(如重氮感光材料和高分子体系(如感光树脂;按照成像过程的特征,则可分为光化学成像、光物理成像、热敏成像和压敏成像等。按感光原理主要有以下各种:

光致变色材料

采用螺吡喃、俘精酐或其他光致变色物质制成的感光材料。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会引起该种化合物结构上的变异,从而造成颜色的变化;当受到另一波长的光或热的作用时,它又可恢复到原来结构的颜色。光致变色过程包括光照、激活反应、发色和消色等阶段。如6′-硝基-1,3,3-三甲基吲哚苯并螺吡喃的光致变色反应为:

光致变色材料可加入到硬化硅胶薄片中或玻璃片中,成为变色镜片,也可制成滤色镜。由于光致变色材料分辨率高,理论上达106线/毫米,且可做到多次重复使用,故在缩微成像中有重要的用途。光致变色材料也可用做全息记录材料和计算机的短期存贮元件或显示材料。

自由基感光材料

以四溴化碳和三芳基甲烷染料作为光敏物质制成的感光材料。在光或电离辐射作用下,光敏物质光解产生自由基,经一系列自由基链反应,生成染料或破坏染料,从而形成染料图像。近年来又发展了由聚乙烯咔唑,四溴化碳和染料隐色体组成的变色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高分辨率,其灵敏度较高,在复制、印刷、幻灯、缩微等方面得到应用。

酸敏变色记录材料

由含卤共聚物(如偏二氯乙烯-丙烯酸甲酯) 和酸敏指示剂所组成。酸敏变色记录材料在受到紫外线、电子束或高能粒子等作用时,含卤共聚物会受激释放出氯化氢,使酸敏指示剂改变颜色,从而形成图像。采用不同的指示剂,可获得不同的颜色,以得到多色图像。这种记录材料可以实时记录和显示,其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可以作为大屏幕实时显示光阀介质,用于某些加速器和准分子激光器中,粒子束的空间分布轨迹实时记录和显示,还可用于钴-60γ射线和紫外线辐照灭菌的剂量监测和控制。

参考书目

菊池真一著,赖荫隆译:《照相化学》,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81。(菊池真一著:《 化学》,4版,共立出版株式会社,東京,1976。)

K.I.雅各布森、R.E.雅各布森著,石俊英等译:《成像过程的机理和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K.I.Jacobson and R.E. Jacobson,Imaging Systems,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Established and New Photosensitive Processes,Focal Press,London,1976.)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非银感光材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360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