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路面力学计算

[拼音]:lumian lixue jisuan

[外文]:pavement mechanical ysis

运用弹性力学、粘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理论,解算路面多层体系内的应力和变形,并验算路面结构的强度。

为路面体系建立数学-力学模式,是用科学原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种方法。研究工作者总是力图采用某些假设,或忽略某些因素,使路面体系的数学-力学模式能得到简化,从而获得理论解答,再通过实验手段对理论结果加以修正,使能付之实用。19世纪末,适用于路面设计的某些弹性力学理论已得到发展,如H.R.赫兹在1884年提出的液体支承板,J.-V.布森涅斯克在1885年提出的半空间弹性课题,它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路面设计研究中都获得了运用。H.M.S.韦斯特加德以赫兹理论为基础,曾于1925年发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分析的论文,至今仍运用于刚性路面设计的实践中。1938年A.H.A.霍格作出的弹性地基上无限大薄板的解。以及1945年D.M.伯米斯特对双层和多层弹性体系应力和位移计算的理论解,它们对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设计理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近年来,由于快速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弹性力学和数值计算方面的发展,已能编制出任意多层弹性体系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求算在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 系内任意点的应力和位移,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研究院的ELSYM程序和切夫隆研究公司的CHEV-5L程序,荷兰壳牌研究组的BISAR程序,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的 GCP-1程序等。除了弹性多层体系力学计算的发展外,对粘弹性层状体系也已编出VESYSIIM计算机程序;采用有限元技术处理层状体系和弹性地基上的有限尺寸板等也有了新发展。以上研究成果已部分应用于路面设计。

在路面力学计算的内容中,除了对层状体系和层状体系上的板进行应力和位移分析外,还应包括路面材料强度(抗拉、抗剪或抗变形能力)指标的确定,并根据路面体系破坏的力学特征,建立路面结构的强度验算理论。为此须运用材料力学中物体在复杂应力(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理论。

参考书目

朱照宏等著:《路面力学计算》,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5。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路面力学计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165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