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肥水灌溉

[拼音]:feishui guangai

[外文]:fertile ground water irrigation

利用含氮素的地下水进行灌溉。地下水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居民点生活污水、粪便、植物的枯枝落叶等有机物质,经生物化学分解后,通过雨水淋溶进入下层土壤,逐渐聚集、增浓,形成具有一定肥效的、含氮素的地下水,简称肥水。地下肥水多分布于居民点附近的浅层含水层中。

肥水灌溉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蔬菜都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但灌溉时应掌握肥水含氮量的大小,如每亩一次灌水量以50m3计,肥水含氮量若为 50~100g/m3,相当于施用硫酸铵12.5~25.0kg,故不宜直接用来灌溉,应与淡水掺合使用。由于肥水中同时也富集着其他一些有害盐类,灌溉时还必须掌握肥水中含盐量的大小,如含盐量超过3g/L,且含氮量不高,就不宜用于灌溉。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肥水发现。北方已发现的肥水主要是居民点有机物分解经淋溶下渗形成的,是一种含硝态氮的地下水;广东珠江三角洲发现的肥水是埋藏在地下的动物遗体分解形成的,是一种含铵态氮的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陕西、河南、山东、广东一些地方,曾经较集中地进行过肥水灌溉。但由于肥水分布零散,储量不多,且随着开发使用,含氮量日益减少。同时,肥水中的硝态氮在缺氧的条件下会转变为亚硝态氮,并有可能进而转变为胺态氮,残留在植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但是,经过渠道及田面的曝气作用,这种转变也可能缓解。因此,利用肥水灌溉,较好先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并严防饮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肥水灌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904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