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克劳斯法

[拼音]:Kelaosifa

[外文]:Claus process

将硫化氢转变为硫磺的工业方法,由英国人C.F.克劳斯于1883年发明。此法广泛用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加工过程(如合成氨原料气生产、炼厂气加工等),在脱硫产生的含硫化氢气体中回收硫,并可解决炼厂废气对大气的污染问题。克劳斯法回收硫的纯度可达到99.8%,可作为生产硫酸的一种硫资源,也可作其他部门的化工原料。

克劳斯法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自脱硫装置来的酸性气全部进入燃烧炉(见图),

其中的硫化氢有三分之一可氧化成二氧化硫,并与未氧化的硫化氢一起进入转化器,进行催化转化。为完成部分燃烧反应,通入燃烧炉的空气需严格控制,这是克劳斯法的操作关键。燃烧炉的温度约为1200℃,燃烧产物中除二氧化硫、水和氮外,还有少量由硫化氢直接分解而生成的元素硫。为回收热量,燃烧产物在进入转化器之前先经废热锅炉发生蒸汽。转化器为一固定床反应器,内装有氧化铝催化剂(见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入口温度控制在220~240℃。由于过程为放热反应,出口温度为270~300℃。自转化器出来的反应产物进入冷凝冷却器,液态硫磺流至硫磺罐。为达到较高的硫回收率,工业装置一般还设有二级、三级甚至四级转化器。在转化器中能否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关键是要控制H2S/SO2的摩尔比,使之保持为2,同时要使用性能较好的氧化铝催化剂。采用两级转化时,硫的回收率可达93%~95%,三级转化时可达94%~96%,四级转化时可达95%~97%。从克劳斯装置排出的尾气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硫(8000~18000ppm)。按环保要求,还需将尾气进行处理,使最终排入大气的尾气中含二氧化硫量在300ppm左右,使硫的总回收率达99.8%左右。(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克劳斯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873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