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新加坡规划

[拼音]:Xinjiapo guihua

[外文]:planning of Singapore

新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国首都。共和国由新加坡岛和54个岛屿组成,扼马六甲海峡,面积61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1963年以来填海工程所得土地56平方公里;1984年人口为250万人,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411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新加坡是东南亚炼油、造船等工业的基地和贸易金融中心;由于气候温和,城市建设和环境管理妥善,已成为 的旅游地。新加坡是典型的城市化国家,1965年独立后,即开始编制城市规划方案,1971年完成。这个规划事实上也是国土规划。

新加坡岛西部裕廊新镇为工业基地,占地4860公顷,有780家工厂,可供10万人就业,西南海面岛屿为炼油基地。规划中以“走廊式”的全国快速干道,将港口区、工业区、东部国际机场连接起来,并将新城镇贯穿起来。泛岛快速干道和东部国际机场已于1980年启用。规模巨大的地下铁道工程也于1983年10月动工,全长66.8公里,预计1995年建成。按照规划,全国半数人口的住处和工作地点,离地下铁道线都在1公里步行距离之内。新城镇都布置在国土中部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周围。每个新城镇的人口为15~25万人,有自己的工业用地和分散的工业点。城镇中心设施完善,有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文化中心、公园、体育中心和游泳活动中心。新城镇应用社区规划原则。新城镇由若干个2~3万人口(5000~6000户)的社区组成,每2000户设小学一所,社区中心有购物与联络所、幼儿园、会堂、老人院等设施。社区由若干邻里单位(800户,4000人)组成。邻里单位中心有儿童游戏场、娱乐设备、花园、店屋,在居民步行距离内有睦邻活动场所,设有停车场。新加坡地少人多,所以采取高层住宅、高人口密度的建设方针。一般住宅为12层,个别住宅为25层。规划严密控制建筑物、人口等的密度和重视环境绿化,因而使新加坡成为“花园城市”。

新加坡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 于1960年成立建屋发展局,从事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城镇,承担公共住房建设,以低租金住房租赁给低收入阶层,以低廉价格把住房 给中、低收入阶层。1960年至1984年3月,共建造住宅50多万套,为78%的居民提供了住房。目前每人平均居住面积超过15平方米。

1974年4月,新加坡成立城市重建局,着手改建旧市区。适应早期华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华人定居区,按照城市规划和现代化的要求进行重建。不过仍将保存一部分古老的住宅区作为历史见证。

新加坡在历史上已形成多元化的建筑风格。从70年代初期起, 在市区建设中注意保持建筑传统,1970年成立了古迹保存委员会。按照该委员会的建议,有19座战前的重要建筑物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古迹。1983年成立了新加坡协调委员会,并出版《古 新采》一书,广泛宣传保护风格多样的历史 建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新加坡规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858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