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小气候观测

[拼音]:xiaoqihou guance

[外文]:microclimatic observation

对土壤-动植物-近地气层中表征小气候特点的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与记载。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通过观测,揭示各种小气候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如时空分布、能量收支和输送等,为利用、调节?a 225/31563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透纳聘髦掷嘈偷男∑蛱卣魈峁┮谰荨P∑蚬鄄獍雌洳舛ǚ绞娇煞治ㄎ还鄄夂土鞫鄄狻⒋怪碧荻裙鄄夂退椒植脊鄄獾取?/p>观测内容

一般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湿度、降水、风向和风速、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和湿度、蒸散量、叶面温度,以及由这些农业气象要素所决定的农业环境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水分平衡、二氧化碳输送和水汽输送等。具体观测内容根据不同的研究和服务目的确定。

观测手段

除仍用某些常规仪器外,当前多用精度和灵敏度较高的隔测或遥测仪器。为减少观测的时差,观测时应力求读数迅速。观测前应对所用仪器进行检定,以保证观测资料的可靠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气候观测仪器已能做到多要素自动连续采集,数字显示,自动记录贮存,以及打印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观测时间

小气候观测有较强的针对 ,多为季节 的、短期的连续观测。由于小气候变化常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观测宜选择在典型天气下进行。具体观测时间应考虑被测要素一天内极值出现的时间。观测次数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而定,以能反映日变化为原则,同时考虑与大气候观测时间的一致 ,每日4次至24次不等,必要时可采用连续记录方式。对不稳定的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有时还采用多次反复读数求取平均值的办法,以消除观测的时差和偶然因素的影响。

观测地点

由于小气候要素分布有非均一 和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进行观测时常采用多点多层次测定方法,除设主测点、辅助点外,还要设对照点。各测点间的观测应有同步 ,以资比较。为保证观测记录的准确 、代表 和比较 ,观测地点的选择要能反映所研究的小气候环境;并注意保持其自然状态,尽量减少人为影响。

不同测点之间以及观测点与对照点之间,除计划探讨的小气候环境外,其他自然条件如地理环境、土壤质地、作物种类和生育状况,以及农业措施等也应力求一致,使之具有可比 。在研究小气候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时,还要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

观测高度

一般依研究的目的、小气候要素分布的基本特征和活动面高度等确定。对于农田小气候,代表作物活动面的高度约在植株高度的2/3~1/2高度处。地面以上 5厘米或20厘米处代表气象要素变化剧烈的贴地气层。百叶箱中温度表球部高度 (150厘米)和植株顶部分别代表大气候和植株冠层气象情况。因此上述高度常在被考虑的观测高度之列。此外,根据研究需要,还可增加一些高度。

流动观测

小气候观测也可采取流动方式,即进行考察路线上的不定位观测。测点所在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要详细描述。观测时间与次数应根据需要与可能条件确定,但其中必须有数次观测与邻近气象站气象观测保持同步。为消除考察路线上观测的时间误差,对同一观测项目应在往返时各观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对于生物与非生物的物候现象,特别是指示 很强的物候现象应作仔细的观察与记录。(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气候观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73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