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豆食心虫


[拼音]:dadou shixinchong

[外文]: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 (Olethreu-tidae)。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大豆害虫。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至暗褐 。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 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央银灰 ,有3个纵列紫斑点。雄蛾前翅 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雌蛾前翅 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 。幼虫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 ,老熟时变为橙红 。蛹长约6毫米,红褐 。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

大豆食心虫在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以东北3省、河北、山东受害较重。日本、 及苏联远东沿海边区也有分布。食 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也取食野生大豆和苦参。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每年发生1代,在 北部发生偏早,南部偏晚,以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化为蛹盛期,蛹期对环境抵抗力弱。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豆田成虫出现期为 7月末到9月初。成虫于下午3时后在豆田活动,有成团飞翔现象。雌蛾喜产卵在有毛豆荚上,散产。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 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 9月中、下旬脱荚入土越冬。冬季低温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虫及其产卵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90%。在适温条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成虫不能羽化。天敌有赤眼卵蜂、 齿腿姬蜂、食心虫白茧蜂等。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豆茬麦地收后及时翻耕;成虫发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或用倍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菊酯类等药剂防治成虫和幼虫;保护和利用天敌。

参考文章

怎样防治大豆食心虫经济作物

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经济作物

大豆食心虫防治经济作物

警惕防治大豆食心虫经济作物

如何防治大豆食心虫?经济作物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经济作物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建议经济作物

适时防治大豆食心虫经济作物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及方法经济作物

注意查治大豆食心虫经济作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豆食心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570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