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农药施用技术

[拼音]:nongyao shiyong jishu

[外文]:pesticid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环境因素、药剂的种类和剂型而选用的器械和农药施用方法。以经济、有效、安全、合理用药为目的。

发展概况

农药施用方法的发展与药剂的加工剂型和施药器械的改进有密切关系。早期的农药剂型主要是粉剂及其水悬浮液,施药器械主要是人力和地面动力器械。20世纪50年代,由于大面积防治的需要,发展了航空喷药。20世纪60年代,为了克服传统的喷粉和喷雾法用药量大、约有70%以上的药剂不能沉降在靶标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缺点,陆续研制开发出不飘移粉剂、微粒剂和粉粒剂等,减少了10微米以下细粒子的飘移。同时,各种类型的颗粒剂大量出现。液剂的喷雾法也有很大改进,如弥雾法和超低容量喷雾法的出现,使雾滴直径变小,雾化均匀,大幅度减少了喷雾量。乔伊斯在60年代中叶首先把超低容量法用于防治沙漠蝗。接着,梅辛杰成功地发展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80年代初,R.A.科菲等研制成功的静电喷雾器,能使每亩喷雾量降到100 毫升以下,90%以上的雾滴可沉积到作物靶标上,从而大大减少了飘移。

方法

主要有喷粉法、颗粒撒施法、喷雾法、种苗处理法、熏蒸法、烟雾法、飞机喷药法等。

喷粉法

用喷粉器械喷撒粉状药剂。粉剂应具备 3个基本条件:

(1)粉粒细度应小于50微米。对大多数病菌和害虫的有效粉粒细度小于10微米。

(2)具有良好的流散性。喷出的粉剂在空中分散良好,能在作物表面上形成比较均匀的粉粒覆盖。

(3)粉粒在作物表面上有良好的粘附性,不易从叶面上脱落。但此法因粉粒飘移散失现象较严重,使用范围已显著缩小,仅在森林、草原等地区仍具有实用价值。

颗粒撒施法

颗粒状药剂大多是粒径200~2 000微米的固体制剂,撒施时无飘移现象,较为安全、省工。多用于水田、土壤处理以及玉米、甘蔗、菠萝等具有卷筒状心叶的钻心虫防治。粒径100~200微米的微粒剂可在多茸毛的植物上进行叶部撒施。粒径大于2000微米的粒剂多用于水田。大粒剂的粒径可达6000微米。用蛭石、珍珠岩作载体的颗粒剂能在水面漂浮,称为漂浮颗粒剂,可用于防除水生杂草及水生害虫。

喷雾法

用压力或旋转离心力使药液分散成雾状的喷撒技术。根据雾化的程度和单位面积喷雾量,分为:

(1)高容量喷雾法。喷雾量约合每亩40千克以上,雾滴直径在额定压力下为200~400微米。

(2)低容量喷雾法。喷雾量约合每亩3.5~13千克,雾滴直径100~300微米。

(3)超低容量喷雾法。每万平方米喷雾量小于5升,雾滴直径50~ 100微米。也有把介乎低容量和超低容量之间的喷雾法称为很低容量喷雾法,把每亩喷雾量小于33毫升的称为极低容量喷雾法。但使用手动式喷雾器械时喷雾量和雾滴细度常受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而有很 动。此外,药液在作物上的湿润展布性对防治效果影响也很大。

种苗处理法

多用于防治由种苗携带和土传的病害。用粉状药剂处理种子,称为拌种法;用药剂水溶液、水悬液或浮剂浸泡种子,称为浸种法。拌种法采取特制的拌种器。对于大规模的种子处理,采用施药、拌种和种子传送相配合的联合作业,在种子传送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种子处理。此外,还可将药剂经过配制形成具有粘附力的药浆,均匀涂布在种子表面,干燥后形成包覆种子的药膜,称为种衣法。此类药剂中常添加一种着色剂,以便于识别,防止与粮食混淆。浸种法也可用于浸蘸苗木根部。浸种后进行覆盖,利用种子吸胀发生的热量提高处理效果,特称为焖种处理,适宜具有气化性的药剂应用。

熏蒸法

用熏蒸剂熏杀有害生物的方法。一般在密闭的容器或建筑物内进行,又可分为:

(1)仓库熏蒸法。在各种仓库中进行,仓库须加以密封并经测漏检查。分实仓熏蒸和空仓熏蒸两种。

(2)帐幕熏蒸法。用气密性良好的材料作帐幕,覆盖在待熏蒸物品上,然后施放熏蒸剂。

(3)减压熏蒸法。又称真空熏蒸法。在特制的减压熏蒸柜中进行,用抽气机抽出柜内空气,使呈低压状态,然后放入熏蒸剂。可杀灭潜伏隐蔽较深的害虫和病菌。熏蒸结束后,用抽气机抽出有毒气体,并放入新鲜空气,反复多次以除尽熏蒸剂。

烟雾法

用化学发热剂同药剂混配后,经点燃发烟,使生成的农药微粒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悬浮,沉积到植物体的各个方面,并渗透到隐蔽的部位。在温室、蔬菜大棚以及适当密闭的建筑物或帐幕内可发挥良好的效力。也可利用文氏喉管原理把农药的油溶液吹散成油雾,其适用场所更广。烟雾法工效虽高,但烟雾的运动受气流的影响,在露地使用时须根据气流运动规律进行。

飞机喷药法

可用各种飞行器进行。直升飞机起飞场地小,机动性较好,有效喷幅宽度一般可达30~40米,是工效很高的施药方法。但由于粉尘和雾滴飘扬严重,对作业区以外的地方影响较大。飞机常量喷雾法已基本上被低量和超低量喷雾法所代替。

其他方法

主要有:

(1)涂茎法,用内吸性农药涂抹植物茎部,如棉花涂茎;

(2)包扎法,在果树主干中下部用内吸性农药包扎;

(3)滴注法,用注滴器插在树干上,将内吸性农药注入树干;

(4)刷白剂,在果树休眠期,用农药同石灰配制成白涂剂,涂布在树干周围,杀灭越冬病虫,兼能防止日灼病;

(5)土壤熏蒸和地膜覆盖,用挥发性杀虫、杀菌和除草剂处理土壤,并用地膜覆盖提高处理效果。一种单面涂有农药的地膜已在一些国家使用。

展望

农药施用技术正在向高度对靶性发展。根据海默尔-伍克提出的生物较佳粒径理论(BODS理论,各种生物靶标对一定范围内的雾滴粒径有选择捕获能力),雾粒的对靶沉积能力将大大提高,从而将导致农药施用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使农药的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大幅度地降低农药的用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农药施用技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74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