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过鱼设施

[拼音]:guoyu sheshi

[外文]:fish passage facilities

供溯河或降海洄游性水生动物通过水坝、水闸或河道中天然障碍物的设施。鲑、鳟、鲟、鳗鲡、中华绒螯蟹等水生动物一生中常定期从海洋溯入内陆水域或从内陆水域降河入海进行繁殖和生长。在洄游通道上建有水坝或存在天然障碍物的地方建造过鱼设施,对保护某些洄游性水生动物的资源有积极意义。

1883年苏格兰在泰斯河上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鱼道。1938年美国在哥伦比亚河邦纳维尔坝上又首次建成具有集鱼系统的鱼道,运行效果良好。与此同时,鱼闸、举鱼机、集运鱼船等过鱼设施亦开始得到应用和发展。

类型

主要有下述几种类型。

鱼道

连接上、 下游的斜槽。槽内设有减低流速,以利鱼类通过的装置。较为典型而常见的有丹尼尔鱼道和梯级鱼道。丹尼尔鱼道在槽边壁和底壁上设有间距甚密的阻板和砥坎(图1),水流通过时形成反向水柱冲击主流,进行减速。这种鱼道宜建在低水头水闸水坝上,槽短,流量大,鱼行途径不弯曲。梯级鱼道槽内被隔板分隔为一系列互相沟通、形成梯级的水池,隔板上设有潜(底)孔或溢流孔(有的二者兼有)。水流经阻隔、反向水柱冲击及逐级跌落而受到极大减速。这种鱼道宜建在较高水头的水闸水坝上,槽较长,鱼行途径曲折,可适应各种鱼类对鱼道内的流速要求不同(鲑、鳟类约为1.5~2.5米/秒,鲤科鱼类约为0.4~1.0米/秒,鲟为1.5米/秒以下)的需要。 我国太平闸鱼道也属于这一类型,隔板过鱼孔的水流速度仅0.36~0.91米/秒,以过小鱼和幼蟹为主。在盛产鲑、鳟鱼类河流的低坝上,这类鱼道一般效果较好,但提升高度大,鱼道长,建造费用大。

鱼闸

设计原理与船闸相似。由下水槽、闸室、上水槽3部分组成,利用上、下两座闸门调节闸室内水位变化,而过鱼。工作时上闸门微开,下闸门全开,在下闸门口形成水流,吸引下游鱼类经下水槽进入闸室,然后关闭下闸门,俟闸室内水位上升至上游水位时,打开上闸门,并通过排水使闸室中水流动,将鱼类引出闸室进入上游水域。之后关闭上闸门,开启下闸门放水,再次诱入鱼类。整个周期约需1小时。 鱼类通过鱼闸时费力不大,对游泳能力差的鱼类尤为适用。但设施的运行费用较大。

举鱼机

又名升鱼机。设计原理与电梯相似,由进鱼槽、竖井、出鱼槽三大主要部分组成。工作时先由进鱼槽口放水,将下游鱼类诱入进鱼槽,接着移动立式自动赶鱼栅,把鱼驱入竖井,然后关闭竖井进口闸门,并向竖井充水至与上游水位持平。同时启动竖井内水平升鱼栅,提升鱼类到上游水位处。之后,打开上游闸门,移动出鱼槽的立式赶鱼栅,驱鱼入上游水域。设施内装有计数台和照相设备可供计数和摄影。工作一个周期约需3小时。 举鱼机宜在高于60米大坝上建造。具有较大过鱼能力,可是,由于下游鱼类较难找到入口,大大降低了过鱼效率。苏联伏尔加格勒水电站的举鱼机一般只能使10%的亲鱼过坝。举鱼机的造价与运行费用昂贵,并需较多管理人员。

索道式过鱼装置

是一种空中吊车。 由集鱼装置、吊桶、索道3部分组成(图2)。适用于水位变化大、坝体过高而无法建造其他过鱼设施的坝上或梯级水库。工作时先在下游将鱼诱入集鱼装置,而后驱入吊桶,由索道吊运过坝,卸鱼于上游水域。鱼类下行时在水库上游一定区域造成人工水流,把鱼类诱入戽斗,当戽斗满水后,开启阀门,鱼类便通过管道被水流带到下游出口处放出。设施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但在梯级水库中使用时,因吊桶要越过几级大坝进行远距离运输,造价和运费也相应增加。

集运鱼船

由集鱼船和运鱼船前后挂接而成。二者均为平底船,设有专门集鱼舱道与补水机组(图3)。工作时,集运鱼船在下游适当地点抛锚固定,启开舱道两头闸门,放下接鱼栅,让水流从舱道中流过,并利用补水机组使水流速度增加至0.2~0.3米/秒,促使鱼类游入集鱼舱道。1.5~2.5小时后,进行计数,选鱼,然后提起运鱼舱道网格闸门,把集鱼船所集之鱼驱入运鱼船。两船脱钩后,运鱼船通过船闸过坝卸鱼于上游水域。一艘集鱼船配备2~3艘运鱼船,交替挂接,连续工作。集运鱼船可在鱼类集中地点,以不同流速吸引不同鱼类运送过坝,但运费较大,并需较多的管理人员。

问题

目前世界上的各类过鱼设施,过鱼率大多仅为10~15%左右,有的则完全不能过鱼。原因有鱼道的进出水口未正确置于洄游通道上,水位与流量的变动使鱼类不易找到进出水口,坝太高、鱼道内流速过大使溯游能力弱的鱼类难以通过鱼道等。此外还存在亲鱼过坝时间过长耽误繁殖期、幼鱼下行时迷失方向,以及设施存在幼鱼下行通过水轮机和溢洪道时因受过饱和氮气影响而大量死亡等缺点。各类过鱼设施的建造、运行和维修费用也很大。因此有的国家正努力研究改进鱼道的型式和建造位置,力争使鱼的通过率提高到50%左右;同时还在探讨采用其他经济有效的办法,如在坝下诱捕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或让亲鱼在模拟天然环境条件的人工产卵渠中自行产卵孵化,幼鱼经人工培育后放流等保护鱼类资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过鱼设施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50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