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小行星化学类型

[拼音]:xiaoxingxing huaxue leixing

[外文]:chemical classification of asteroids

小行星是绕太阳公转的固态小天体,大多数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内。已发现的小行星有5000颗以上,其中编号命名的有2900多颗。较大的是1号谷神星,其直径约1000公里,质量约1.17×1024克;已观测到的小行星的直径还不到1公里。一般说,小行星愈小,数目愈多。有些小行星还有小卫星,如532号大力神星,532号及其卫星的直径分别为243公里和45.6公里,它们相距977公里。多数小行星是形状不规则的。

对于小行星的物质组成,至今只能从天文观测资料间接了解。但一般认为,陨石是较小的小行星碰撞碎块,因此可从陨石物质的实测资料与小行星的天文观测资料对比来推断小行星的化学性质。根据已观测的几百颗小行星的反照率、偏振、热辐射、色度,尤其是光谱资料,可把小行星分为C、S、M、E、R、U六类(C 分类法),各类的反照率、光谱特征、可能矿物和类似的陨石(见陨石分类)列于表1。在主带小行星中,C类占75%,S类占15%,其他类占10%。

小行星与陨石的类型并不完全等同。C类小行星的光学性质跟碳质球粒陨石很相象,但有些小行星比已知陨石还暗黑。光学上很难区分纯金属(镍铁陨石)和光谱上纯中性硅酸盐(顽辉球粒陨石),这两种物质或其中一种可能在M类小行星存在。S类小行星的性质仍未确定,表面上它们象普通球粒陨石,但按光谱情况,自由金属含量约占50%,只可能对应于石铁陨石。

表2列出C 分类的各类的参数。其中pv是从热辐射或偏振资料得出的几何反照率,pmin是负偏振支的较大深度,R/B是波长0.7微米和0.4微米的光谱反射系数比值(用以量度反射光谱目视区偏红程度),BEND是光谱弯曲度,DEPTH代表波长0.95微米附近Fe2+吸收特征的强度,B-V和 U-B是UBV三色星等系统的色指数(星等差)。

此外还有别的分类法。例如,S.查普曼用98颗小行星光谱划分为13类;加菲(M.J.Gaffey)和麦科德(T. B.McCord)把65颗小行星光谱划分3大类,每类又细分 n个光谱型(共15型)。后者更着重讨论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可能矿石和矿物特征,方法是用已知陨石物质光谱同小行星光谱匹配,来解释小行星光谱特征,从而推测小行星的物质成分。

参考书目T.Gehrels ed.,Asteroids,The Univ. of ArizonaPress,Tucson,197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行星化学类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183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