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酸碱平衡

[拼音]:suan-jian pingheng

[外文]:acid-base balance

体液中酸碱度稳定的现象。溶液中能产生H+的溶质称为酸;能与H+结合的溶质称为碱。例如在

这一反应式中,H2CO3为酸,HCO婣为碱。体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即[H+],通常用pH来表示,[H+]的-log值即为pH。溶液pH7时为碱性;=7时为中性。

食物在人体被消化、吸收后经肝脏代谢,可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正常成人每日每千克体重约可产生H+1mmol ,儿童2~3mmol,以70千克体重成人为例,每日约可产H+70mmol,即等于7×107nmol(nM),可使细胞外液(占体重约20%)的[ H+]增加达5×106nmol/L,严重影响体液的pH。但实际上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能使体液的pH维持在7.35~7.45这一狭窄范围内,即体液[H+]=40±5nmol/L、仅为上述每日产生[H+]的12.5万分之一。99%以上的H+均通体液中的缓冲物质及肺、肾的调节被中和并被清除。这种使体液pH稳定地保持在正常范围的现象,即称酸碱平衡。

体液的正常pH,对人体维持多种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例如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酶,都必须在一定pH条件下才能有活性;氧在体内的转运,血液凝固及肌肉(包括心肌)的收缩……也都要求在此酸碱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地进行。而机体是在每日产生及消除大量H+的基础上来维持体液低水平[H+]的,因此这种平衡极易被破坏。例如呼吸或肾功能发生障碍,胃肠道由于呕吐丢失大量H+,腹泻丢失大量HCO婣;代谢异常产生大量有机酸(如乳酸、酮体)时,均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即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属全局性的紊乱,当pH7.8±1时,人体常不能存活。

酸碱平衡的调节

酸碱平衡主要依靠以下三方面的调节:

体液缓冲系统

缓冲系统由弱酸与其盐类组成(这称为缓冲对),具有迅速中和酸及碱的双重作用,可使体液pH不发生显著升降。人体缓冲系可归为三类:

(1);

(2)蛋白质-/H蛋白质(包括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3)。其中以系统最重要,因其缓冲容量较大,且有肺、肾作后盾。 、细胞间液、细胞内液及骨质均有各自的缓冲系(见表)。它们各自分担、互相协同处理酸或碱,最终使各部分体液的pH达到平衡,但这过程需经一定时间。 区加入HCl后,30分钟左右 pH才能与细胞间液达平衡;数小时后才能与细胞内液达平衡;骨内平衡需2~3天,故只在慢性持续性酸碱失衡时才起缓冲作用。虽然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缓冲作用较缓慢,但缓冲容量大,细胞间液缓冲容量为 的3倍;细胞内液缓冲容量占总体液缓冲容量的50%。

体液的pH与缓冲系统的关系可用亨德森-哈塞尔巴尔赫二氏公式来表示 :

以碳酸氢盐系统为例

可简化为

当时,

pH=7.4

以碳酸氢盐缓冲为例说明缓冲机理,当内源或外源的固定酸(碳酸以外的酸)进入体液时,缓冲系HCO婣与之发生反应:

其效应是:

(1)强酸变弱酸,避免pH急剧下降;

(2)消耗了碱储备(HCO婣有缓冲酸的作用,故称为碱储备),故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3)H2CO3增多;

(4)酸根,如SO厈,HPO厈或有机酸根在体内堆积。缓冲系统虽可防止pH急剧下降,但上述四方面影响的消除,尚需肺及肾的调节。同样,当碱性液进入体液后,H2CO3与之反应:

缓冲系统可使强碱变为弱碱,避免pH急剧上升,H2CO3降低,碱储备增加,最终需肺与肾予以恢复。

肺的调节

糖和脂肪等在体内氧化后最终虽可产生大量H2CO3,H2CO3又可发生这样的变化:

但由于呼吸时不断排出 CO2,使上述反应式由右向左进行,使体内的[H+]不产生多大影响。

上述固定酸被碱储备缓冲,pH下降,可 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排出更多CO2,使H2CO3下降(缓冲系统的效应③被消除)、[HCO婣]/[H2CO3]接近正常的20/1 ,pH趋向于正常(①被部分消除)。同理,当代谢性碱中毒时,呼吸受抑,使血中H2CO3升高,以使体液pH接近正常。呼吸代偿一般需经 8~12小时才能达较大限度。

肾的调节

肾小管细胞可通过排出H+,产生新的,以补充被消耗的HCO婣(缓冲系统效应②被消除)。H+与由肾小球滤过的酸根结合后,由尿排除(效应④被消除)。肾调节可使pH恢复正常(效应①完全消除),但肾调节较慢,一般需几天才完成。其具体调节方式如下:

(1)HCL婣重吸收。由肾小球滤过的HCO婣,几乎全部再由肾小管吸收,回吸80~90%位于近端肾小管。这一过程并未增加体液碱储备,也不影响其pH。碱中毒时, HCO婣增加,尿中NaHCO3排出增加,使体液 pH下降(图1)。

(2)H+的排泌。主要通过远端肾小管,其方式有二:一为被肾小球过滤的Na2HPO4与肾小管排泌的H+结合,以弱酸NaH2PO4的形式由尿排出(图2)。二为肾小管细胞分解谷氨酰胺而产生NH3,NH3可扩散至肾小管腔与肾排泌的H+结合,形成NH嬃,NH嬃与被肾小球过滤的酸根结合,形成铵盐由尿排出(图3)。

参考文章饮食要注意酸碱平衡常识肾脏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如何泌尿科/男科小儿腹泻为何较易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内科小儿腹泻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是怎样引起的?内科酸碱平衡治痛风保健养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酸碱平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944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