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乙醛

[拼音]:yiquan

[外文]:acetaldehyde

CH3CHO 无色、易挥发并具有 性气味的液体,沸点20.8°C,可溶于水。其蒸气易燃,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4%~60%体积)。在空气中易氧化,贮存和运输中需充氮。主要由乙烯氧化制得,是合成多种有机化工产品的原料。

1774年,瑞典化学家K.W.舍勒以乙醇、二氧化锰和硫酸反应首先制得乙醛。1881年,俄国人Μ.Γ.库切罗夫将乙炔通入高价汞盐的硫酸溶液也制得了乙醛。库切罗夫的工作为1916年乙炔水合制乙醛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此后,长时期内乙炔水合法曾是生产乙醛的唯一工业化方法,但所用催化剂有毒。1940和1959年又先后开发成功了乙醇氧化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大大促进了乙醛的生产。

生产方法

工业上主要有乙烯直接氧化法、乙醇氧化法和乙炔水合法。此外,还有丙烷或丙烷、丁烷混合物氧化制乙醛及其他含氧化合物的方法,由于产物组成复杂,分离困难,未能得到推广。

乙烯直接氧化法

又称瓦克法,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均相配位催化剂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此法的成功一方面促进了乙醛的生产,另一方面对均相配位催化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法以氯化钯-氯化铜-盐酸-水组成的溶液为催化剂(见络合催化剂),使乙烯直接氧化为乙醛。总反应式为:

实际反应按下述两步进行:

(1)乙烯的氧化:

CH2=CH2+PdCl2+H2O─→CH3CHO+Pd+2HCL

(2)催化剂溶液的氧化再生:

Pd+2CuCl2─→PdCl2+2CuCl

工业上有将上述两步反应过程安排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的一步法(图1)和分别安排在两个反应器中完成的两步法(图2)两种生产流程。

一步法以氧气为氧化剂,氧气和乙烯同时通入装有催化剂溶液的塔式反应器。依靠催化剂溶液中水的蒸发和产物的移出带走反应热,维持120~130°C、0.4~0.45MPa的反应条件使乙烯氧化为乙醛。两步法以空气为氧化剂,乙烯和催化剂溶液一起通入一段反应器,在 100~110°C、1.0~1.2MPa下乙烯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分去产物后的催化剂溶液经补充损失的水后进入到二段反应器,用空气进行氧化再生。两种方法的乙醛收率均为95%左右,但一步法流程简单、投资少,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两步法的优点是不需空气分离装置、乙烯转化率高、对乙烯纯度要求低和反应后气体不需循环等,但催化剂循环要消耗能量。

乙醇氧化法

以空气为氧化剂。乙醇蒸气和空气经混合和加热至 460°C左右自顶部进入装有银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氧化脱氢反应生成乙醛:

此过程的主要副反应是乙醛继续氧化为醋酸:

为移走反应热,催化剂床层中设有用水冷却的盘管。反应产物经冷却、冷凝和水洗即得粗乙醛溶液,粗乙醛通过精馏分离可得各种纯度的乙醛产品。此法操作简单、乙醛收率高。但生产能力受乙醇来源和价格的限制。

乙炔水合法

以乙炔为原料,在汞盐催化剂存在下,于70~90°C的硫酸溶液中水合而得乙醛:

CH呏CH+H2O─→CH3CHO

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乙炔水合制粗乙醛、粗乙醛精馏和催化剂回收三部分。此法的特点是反应条件缓和、乙醛收率高,但所用催化剂有毒,反应介质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性,环境污染严重。已逐渐被其他方法所取代。

用途

较大用途是制造醋酸和醋酐,约占总量的50%~70%。近年随甲醇羰化(见羰基合成)合成醋酸过程的开发,乙醛作为合成醋酸原料的需要量下降,并影响乙醛产量。乙醛也较多地用于制造醋酸乙酯、正丁醇、2-乙基己醇,后两个产品也有被丙烯的羰基合成法所取代的趋势。乙醛还用于生产三氯乙醛、吡啶、季戊四醇等。

参考文章稻秧三氯乙醛中毒解救办法粮食作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乙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893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