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聚叶虎耳草


药材名称:聚叶虎耳草

名称出处:《甘肃中草药手册》

概况

基源: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聚叶虎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聚叶虎耳草Saxifraga confertifolia Engl.et Irm.,又名密叶虎耳草(《秦岭植物志》)。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9cm。具纤细的匍匐茎;茎簇生,上部有腺毛,下部近无毛。基生叶呈莲座状,叶片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4~5.5mm,宽1~1.5mm,顶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腺毛状齿或近全缘,茎生叶稍密,披针形,长4~5.5mm,宽0.5~1mm,边缘被腺毛或近无毛。伞房花序,有花1~3朵;苞片线状披针形,边缘具腺毛或近无毛;花黄颜色,花梗长0.5~1.5mm,有腺毛;萼片长圆形,长约2mm,宽1~1.2mm,先端钝,外面有时疏被毛,花时反折;花瓣椭圆形,长5.5~6.5mm,宽2~2.5mm,基部有短爪;雄蕊长为花瓣的2/3;子房卵圆形,花柱细。蒴果长圆形,顶端开裂;种子卵形,黑褐色。花期7~8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27页.图198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500~3800m的山坡草地或山脊岩石上。分布于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西部。

药性

性味:苦,寒。

功效:清湿热,解热毒。

主治:肝热,胆热,流行性感冒,高烧,疮疡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予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聚叶虎耳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予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47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