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羊蹄


药材名称:羊蹄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牛舌菜(《纲目》),羊舌头(浙江),野大黄,癣草(福建),野菠菜(上海)。

基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羊蹄的根。

原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

历史:《本经》始载之,并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后蜀《蜀本草》云:“所在有之,生下湿地,春生苗,高者三,四尺。叶狭长,颇似莴苣而深绿,茎节间紫赤。开青白花成穗,结子三棱,夏中即枯。根似牛蒡而坚实。”宋《本草衍义》云:“叶如菜中波棱,但无岐而色差青白,叶厚,花与子也相似。叶可洁擦石……”《纲目》中:“近水及湿地极多,叶长尺余,似牛舌之形,不似波棱,入夏起苔,开花结子,花叶一色,夏至即枯,秋深即生,凌冬不死。根长近尺,赤黄颜色,如大黄萝卜形……”清《植物名实图考》:“云今通呼牛舌科,亦曰牛舌大黄,子名金荞麦,以为疥癣。”所说系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粗大,黄颜色。茎直立,不分枝,稍粗壮。茎生叶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0~25cm,宽4~10cm,顶端稍钝,基部心形,边缘有波状皱折;基生叶较小,有短柄,基部楔形,两面都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花序为狭长的圆锥状,花两性,花被片6,成二轮,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卵状心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2整齐的牙齿,全部有瘤状凸起;雄蕊6;雌蕊1,柱头3。瘦果宽卵形,有三棱,长约2mm,黑褐色,光亮。花期4月,果期5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43页.图904)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湿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亚洲、非洲北部及欧洲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8~9月采取,挖取根部,洗净,常切片,晒干。

鉴别

性状:羊蹄根类圆锥形,长6~18cm,直径8~18mm,根头部有茎基残余及支根痕,表面棕灰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样疤痕。质硬易折断,折断面黄灰色颗粒状。有特殊香气,味微苦涩。

显微 根横切面:木栓层稍厚。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直径38~115μm。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少数伴有纤维束,径向排列较稀疏。本品薄壁组织中含有众多淀粉粒呈长圆形或类球形,长3~27μm;尚含黄棕色物质。(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30~31)

理化:取样品粉末0.2g,用甲醇浸泡5~6小时,取上清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甲酸乙酯-甲酸-甲醇(3∶1∶0.05∶2)为展开剂,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为对照。展距10cm,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斑点均呈橙红色荧光。(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

主要含蒽酮类化合物: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和大黄酚(Chrysophanol)[1,2]、大黄根酸(Chrysophanic acid)[1]。还有酸模素(Nepodin)及其衍生物[1],缩合鞣质[2],脂肪酸和β-谷甾醇。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 1980;15:48。[2] 中药通报 1981;6:29。

药理

根的酊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将根(品种未鉴定)煎剂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在试管内直接接触后注入鸡胚,有预防感染作用,尿囊液蛋白质可大大降低这一作用。根(品种未鉴定)煎剂浓缩后酒精提取物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抑制作用(试管中美蓝脱色法),对前两者白细胞的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从根中提得有抗真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对顽癣、汗疱状白癣的病原菌深红发癣霉(Trichyton rubrum TFD 5467)及指间发癣霉(T.interdigitale IFO 5466)有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也有效,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颜色葡萄球菌、藤黄儿叠球菌等[2]。

毒性:本品含草酸,大剂量应用时有毒。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P64。[2] 药学杂志(日) 1977;31(2):151。

药性

性味:苦,寒。有小毒。 ①《本经》:“苦,寒。” ②《唐本草》:“辛、苦。有小毒。” ③《本草衍义补遗》:“甘。”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少阴经。”

功效:清热,通便,利水,止血,杀虫。

主治:大便燥结,淋浊,黄疸,吐血,肠风,功能性 出血,秃疮,疥癣,痈肿,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妇子阴蚀。” ②《别录》:“主浸淫疽痔,杀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醋摩贴。” ④《滇南本草图说》:“晒干为末,敷马刀,石痈,疔毒,癣疮,疥癞,痈疽,瘰疬等症,用醋为使,破烂用油调搽。” ⑤《滇南本草》整理本:“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烧,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主治鼻出血,功能性 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肝炎, 周围炎,大便秘结;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黄水疮,疖肿,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草汇言》:“脾胃虚寒,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阿胶,治疗紫癜症。 ②配枯矾,治牛皮癣。

方选和验方: ①复方苦参汤(《我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念珠菌性 炎:羊蹄30g,蒲公英15g,生黄精15g,生黄柏9g,苦参12g,赤芍9g,花椒6g,皂矾3g。上药加水2000ml,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留汁去渣,乘热薰洗10~15分钟,待药温热时引药入 口,将分泌物洗去,每日1剂,外洗1-2次。 ②羊蹄散(《卫生宝鉴》)治小儿顽癣久不愈:白矾15g,羊蹄根120g。两味研烂,加醋调,擦患处。

单方应用:①《圣惠方》:“治大便卒涩结不通:羊蹄根30g(锉)。以水煎,去滓,温温顿服之。” ②《本草衍义》:“治产后风秘:羊蹄根锉研,绞取汁30~45ml,水100ml,煎1-2沸,温温空肚服。” ③《中医药实验研究》:“治赤白浊:羊蹄根15g,五加皮15g。水煎服。” ④《江西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羊蹄根15g,五加皮15g,水煎服。” ⑤《本草汇言》:“治热郁吐血:羊蹄草根和麦门冬煎汤饮,或熬膏,炼蜜收,白汤调服20g。” ⑥《永类钤方》:“治肠风下血:败毒菜根(洗切)、连皮老姜各15g,同炒赤,以无灰酒淬之,碗盖少顷,去渣,任意饮。” ⑦《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 周围炎症:羊蹄根(鲜品)30~45g,水煎冲冰糖,早晚空腹服。” ⑧《本草汇言》:“治女人阴蚀疼痛:羊蹄煎汤揉洗。” ⑨《千金方》:“治喉痹卒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赤,敷之。” ⑩《圣惠方》:“治疬疡风:羊蹄草根,于生铁上酽醋磨,旋旋刮取,涂于患上;未瘥,更入硫黄少许,同磨涂之。” ⑾《补缺肘后方》:“治白秃:羊蹄草根(独根者,勿见风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试疮令去,以敷之。” ⑿《姚僧坦集验方》:“治疥:羊蹄根(捣),和猪脂涂上,或着少盐佳。” ⒀《千金方》:“治细癣:羊蹄根,于磨石上以苦酒磨之,以敷疮上;当先刮疮,以火炙干后敷4~5过。” ⒁《简要济众方》;“治癣疮久不瘥:羊蹄根捣绞取汁,用调腻粉少许如膏,涂敷癣上,3~5遍,如干,即猪脂调和敷之。” ⒂《履巉岩本草》:“治瘘瘤湿癣痒,浸淫日广,痒不可忍,搔之黄水出,瘥后复发:取羊蹄根去土,细切捣碎敷上1时间,以冷水洗,日1敷,若为末,敷之亦得。” ⒃《圣惠方》:“治头风白屑:羊蹄根曝干,捣罗为末,以羊胆汁调,揩涂头上。” ⒄《中医药实验研究》:“治汗斑初起:硼砂研末,用鲜羊蹄根蘸擦之,或单用鲜羊蹄根擦患处,初起者有效。” ⒅《福建药物志》:“治紫癜症:鲜羊蹄根30g,水煎服。” ⒆《福建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鲜羊蹄根适量,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 (20)《中药配伍应用》:“治痈疮肿毒:用羊蹄单味捣烂外敷,鲜者为佳。” ( 2 1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疗功能性 出血,慢性肝炎:羊蹄9~15g,鲜品30~60g,水煎服。”

参考文章白花羊蹄甲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白花羊蹄甲的繁殖方式观赏园艺红花羊蹄甲的嫁接繁殖法观赏园艺羊蹄治疗牛皮癣皮肤科与传染定量软包装五香麻辣羊蹄的加工羊红花羊蹄甲的品种简介观赏园艺红花羊蹄甲的栽培方法观赏园艺羊蹄根白糖治疗牛皮癣皮肤科与传染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风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羊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风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69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