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鳍豚


药材名称:白鳍豚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

基源:为淡水鲸科动物白鳍豚的脂肪。

原动物:白鳍豚Lipotes vexilifer Miller,又名白旗,白鳍,白 。

历史:本品未见于历代本草记载。《我国药用动物志》根据惮用药而收记。白鳍豚为世界性的稀有动物,是我国的特产,学术上有很大意义,目前数量趋少,应予保护,不宜滥捕。

形态:体呈纺锤形,脐处最粗,体长1.5~2.5m,体重可达230kg。吻部狭长,约300mm,前端略向上翘,基部呈圆形隆起。喷气孔纵长,偏头顶左侧。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耳孔小如针眼,位于头两侧,眼的后下方。背鳍三角形,位于体中部略后,上端尖,基底长,在淡水豚中最为显著,鳍肢较宽,末端圆钝。尾鳍后缘凹入,中央有齿刻。体背面蓝灰或灰色腹部白色,新鲜标本一般为乳白色。各鳍皆白色,故称为白鳍豚。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及洞庭、鄱阳湖等水域。一般汛期水位上涨后,逆水时入湖内,水位下降后,游回长江,很少在湖里越冬。常数头或数十头为伍,多在深水急流江段,特别在两河汇给处活动。主要食中上层鱼类,如鳊鱼、红鳍鲌,鲤等,也吃少量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干流中,也见于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口~带。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我国药用动物志》:“治咳嗽,烧伤、烫伤;白鳍豚之脂肪,小火将油炼出,内服3~6g,外搽适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鳍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66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