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无拈纺纱

[拼音]:wunian fangsha

[外文]:twistless yarn spinning

使用粘合剂使纱条中的纤维互相粘合成纱,纱条上没有拈度,强力依靠纤维间的互相粘合获得,是一种新型纺纱方法。

初期的无拈纺纱是用粗纱喂入,经过罗拉牵伸装置牵伸后,将须条送到加粘滚筒上。加粘滚筒下方是一只放有粘合剂的槽箱。加粘滚筒转动时表面带上一薄层粘合剂并与须条接触,经加热器烘干后须条上的各根纤维互相粘牢,然后卷绕成卷装。后来又有一种型式的无拈纺纱机,采取湿纺和非活动性粘合剂浸润工艺,使浸湿时间缩短,纺纱速度超过了100米/分。粗纱先经过脱脂处理,经水浸湿后送入垂直布置的单区罗拉牵伸装置。在前罗拉的侧下方有一喂给粘合剂的罗拉与之接触,不断将粘合剂送到前罗拉上。前罗拉旋转时将粘合剂挤入牵伸须条中。前罗拉前方装有涡流假拈器,使前罗拉与假拈器之间的纱条获得拈度和强力。纱条出假拈器后便已消除拈度,并做成卷装。然后对湿卷装进行低压汽蒸,使所含粘合剂产生活性,再经过热空气烘干,使纤维互相粘牢。这种工艺生产的无拈纱截面呈扁平形。

7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新工艺(见图)。它改变了外加液态粘合剂的工艺,采用聚乙烯醇纤维混纺工艺。用混有5~10%聚乙烯醇纤维的条子喂入,在干态下进行预牵伸,然后加湿并在湿态下进行主牵伸。出牵伸区后经假拈器加拈,并用蒸汽或热水加热,使聚乙烯醇纤维与其周围的纤维粘合,再经热导纱盘烘干,使纱得到粘合并做成卷装。这种工艺简化了上粘合剂的过程,使纺纱速度进一步提高,可达到400米/分。

无拈纱与环锭纱相比,初始模量较高、断裂强度较低,耐磨性随原料混和比例而变化。原料为全棉或全涤纶时,无拈纱较环锭纱耐磨。

一般使用的粘合剂常为热水溶性的,所织成的织物经水洗后粘合剂溶化,纱上纤维间的粘合失去效用,亦即失去强力,仅由于织物结构关系仍能保持一定强力。由于无拈纱的截面形态呈扁平状,织成的织物较丰满,撕扯强力高于一般织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无拈纺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41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