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香椿子


药材名称:香椿子

名称出处:《东北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椿树子(《生生编》),椿芽树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椿尖花(《重庆草药》),香椿铃(《陕西中药志》)。

基源:为楝科香椿属植物香椿的果实。香椿属全世界约15种;我国有3种及5变种,可作药用的有2~3种。

原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

形态:落叶乔木,树皮赭褐色,片状剥落,幼枝被柔毛。双数羽状复叶,长25~50cm,有特殊气味;小叶10~22片,对生,叶片纸质,矩圆形至披针状矩圆形,长8~15cm,宽2~4cm,两面无毛,或仅下面脉腋内有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萼短小;花瓣5,白色;退化雄蕊5枚与5枚发育雄蕊互生;子房有沟纹5条。蒴果长椭圆形或近卵形,长1.5~2.5cm,5瓣裂开。种子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花期5~6月,果期8~9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405页.图1396)

生境与分布:生于村边、路旁及房前屋后。分布于我国华北至东南或西南各地。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果实,晒干。

鉴别:果实长2.5~3.5cm,果皮开裂为5瓣,深裂至全长2/3左右,裂片披针形,先端尖,外表黑褐色,有细纹理,内表黄棕色,光滑,厚约2.5mm,质脆。果轴圆锥形,顶端钝尖,黄棕色,有5条棕褐色棱线,断面内心松泡色黄白。种子着生于果轴及果瓣之间,5列,种子有极薄的种翅,黄白色,半透明,基部斜口状,种仁细小。气微弱。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附 树皮含川楝素(Toosendanin)、洋椿苦素(Cedrelone)、甾醇、鞣质。叶含挥发油[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430。[2]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86。

药性

性味:《四川中药志》:“温,辛、苦。”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肺等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风寒外感,心胃气痛,风湿关节疼痛,疝气。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治心胃气痛。”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寒,治冷骨风及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龙骨、牡蛎,治胸腹气痛。 ②配寻骨风、杜仲、金狗脊,治风湿关节痛。

方选和验方: ①《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虚火头痛:香铃子6g,白菊花9g,生牡蛎18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风寒外感:香椿子、鹿衔草。水煎服。” ③《湖南药物志》:“治胸痛:香椿子、龙骨。研末冲开水服。”

单方应用:①《湖南药物志》:“治疝气痛:香椿子15g。水煎服。” ②《贵州中医验方》:“治痔漏:香椿子、饴糖。蒸服。” ③《青岛中草药手册》:“治鱼刺鲠咽:香椿子6g,威灵仙12g。水煎服。”

食疗:《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香椿子炖猪肉或羊肉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伟茂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香椿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伟茂;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90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