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堪培拉规划

[拼音]:Kanpeila guihua

[外文]:planning of Canberra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首都,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按照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1911年4月,澳大利亚联邦举行了新首都规划设计的国际竞赛,美国建筑师W.B.格里芬的方案获一等奖。格里芬吸取了获得前三名的三个方案的长处,重新设计了一个方案。新城市的建设即按此实施,1913年3月12日举行奠基典礼,新城市正式命名为堪培拉。1977年,堪培拉人口20万人,面积440平方公里。

格里芬的规划方案将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山好比是剧场的顶层楼座,倾斜向水边的山坡好比是宽广的观众席,下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场。堪培拉地区边缘的山脉作为城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丘作为重要建筑物的场地或城市中各个对景的焦点。格里芬以巨大的尺度规划了城市中心地区;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筑水坝,形成广阔的湖面,水光山色相互掩映。 建筑物的庄严轮廓鲜明地突起在群山的层层密林之前。这个规划方案密切地结合地形,构成城市轴线,由多角的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把城市的园林和建筑物组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使堪培拉既有首都所需要的庄严气概,又有花园城市的优美风貌。

1957年,英国城市规划专家W.G.霍尔福德把格里芬的规划总图作了一些重要修改:将道路网按现代的交通要求重新设计;将城市的重要建筑物适当地分散布置,使城市中心与周围住宅区的关系密切起来;改进了城市轴线的设计,以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1958年,澳大利亚成立首都发展委员会,开始拟定大堪培拉计划,并采纳了控制中心区的扩大和在周围建立新城区的意见;拟建的七座新城沿三条干道呈丫形向外扩展,由主要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四条超高速干道相连。规划中在各座新城之间保留了大片空地,总的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人,并留有扩大到100万人的余地。

70年代,内堪培拉(中心区)已按规划基本建成(见图),几条主要的轴线干道系统、人工湖和跨湖桥都已建成。居住区保持了低密度的澳大利亚传统花园小区的特色,城市绿地面积每人平均70平方米(1973)。在联合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堪培拉被誉为很少污染的城市的典范。对堪培拉规划也有些批评意见,主要是认为居住密度过低;用公共交通担负大部分客运交通量的设想难以实现;以临时议会大厦为核心的三角地带过于空旷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堪培拉规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45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