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艾麻草


药材名称:艾麻草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牡丹三七(《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野绿麻(《浙江中医杂志》),麻风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红禾麻(《贵州省中草药名录》)。

基源:为荨麻科艾麻属植物珠芽艾麻的全草。艾麻属全世界约50种,我国约8种。

原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Sieb.et Zucc.)Wedd.(Laportea sinensis C.H.Wight;Laportea terminalis Wight),又名零余子荨麻(《我国植物图鉴》),珠芽螫麻(《秦岭植物志》),华中艾麻(《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近末端有簇生的纺锤状块根。茎高40~80cm,生短毛和少数螫毛。单叶互生,叶腋常有木质球状珠芽或无珠芽;叶柄长达6cm,具螫毛和短毛;叶片卵形、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6cm,宽4.8~8.5cm,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钝齿,两面疏被长螫毛和短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雌雄同株;雄花序圆锥状,生上部叶腋,长达6cm;雄花被片4~5,白色;雄蕊5枚;雌花序圆锥状,近顶生,长达15cm,花柄扁平,顶端膨大成翅状;雌花花被片4,不等大,内侧2片花后增大;子房最初直立,以后斜生。瘦果扁卵形,花柱宿存,向下弯曲,柱头丝状。花果期7~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07页.图10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1800m的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药性

性味:辛,温。

功效:祛风,除湿,调经。

主治:风湿关节痛,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向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艾麻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向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081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