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畜牧气象

[拼音]:xumu qixiang

[外文]:meteorology concerning ani l hu andry

农业气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研究气象条件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包括气象条件对畜禽生育、引种、疾病防治、放牧和舍饲、牧草生长以及畜禽产品的储藏、运输、保鲜的影响等。畜牧气象的研究还可为制订畜牧气候区划提供依据。

气象条件与畜禽生育

影响因素主要有:

(1)温度和湿度。气温是影响畜禽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每种畜禽都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域,在这个范围内,畜禽的生产力、饲料利用率、抗逆力和繁殖力都较高。多数家畜适宜的温度域一般为8~20℃。高温(很高气温≥30℃)、高湿(空气相对湿度≥75%)环境下,畜禽会因热应激而减产甚至死亡。温度过低加上饲料的不足,则使畜禽因冷应激而受害。畜禽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50~60%。空气湿度大,炎热时期易使牲畜中暑,寒冷时期则会加剧冻害。

(2)光照。适宜的光强和光周期有利于畜禽的新陈代谢(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短日照时公羊的 质量高;长日照时公马的 质量好,家兔受胎率高。产蛋鸡每天需要有13~16小时以上的光照,而育肥的鸡、猪则对光照要求不严。

(3)风。夏季高温时,一定量的风速能促进畜禽食欲,提高产量:冬季低温时刮风则会加大畜体的热量消耗,降低饲料利用率,加重冻害。

气象条件与畜禽引种

畜禽良种只有在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因此从外地引种时既要掌握所引进畜禽的生物学特性,又要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分析原产地与引入地区的气候异同,以提高成功率。在相近的农业气候区域间引种时,由较温暖地区引入较寒冷地区宜在夏季进行;反之,则宜在冬季进行,这样畜禽可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气象条件与畜禽疾病

很多畜禽疾病的发生与天气、气候条件有关,因而有地区性和季节性。当天气变化超越畜禽适应范围时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引起或诱发疾病。阴暗潮湿的环境还会促使病菌繁殖,导致疾病发生;湿度太小则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气象条件与牧草、放牧

饲料作物和牧草的分布、生长状况、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都与气象条件有关。天然草场的产草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因而鲜草生产的地区分布大体与年降水量等值线趋势一致。青草期的长短受温度条件支配,一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5℃时,牧草返青生长,日平均气温降至0℃时,牧草枯黄。我国牧区由于气候的原因,一年中牧草的单位面积产量以秋季为高,夏、冬、春季依次递减。这是有些地区放牧家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重要原因。冬季有一定厚度的积雪覆盖,有利于牧草越冬,但积雪过深和时间太长,会使牲畜无法采食。

气象条件对放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小气候有差别。如有的地区因地形气候的差异而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牧场,从春季开始,随着气温的上升,放牧地逐渐由平地向高山转移;到秋季又随着气温下降,逐渐由高山转向山麓或平滩放牧。冬季牧场以选择背风向阳处为宜。夏季由于中午高温,宜在一早一晚两头放牧,冬季则应晚出早归以避风寒。

气象条件与舍饲

在选择畜禽舍的立地条件和建筑结构时,考虑为畜禽创造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条件十分重要。寒冷地区的畜舍宜建在避风向阳的地方。炎热多雨地区则宜选在高燥通风之处。在管理上,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调节饲养密度。寒冷季节应注意防风防潮;高温季节则应注意通风换气(见畜舍小气候)。

畜牧气候区划

是以放牧家畜为对象的专业气候区划。放牧家畜的生存有赖于牧草,而牧草的丰歉和家畜生长发育的本身又受环境因子、主要是水热状况的影响。根据家畜对不同气候的适应程度和各类草场所要求的气候条件,可采用一定的指标,将大范围的牧区划分为若干牧业气候区。畜牧气候区划应对畜牧业生产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并体现畜牧业的气候相似原则。但气候条件与家畜、牧草之间的关系难以用单一的气候指标反映,故一般在划区时既采用定量指标,又辅以综合分析。我国的畜牧气候区划主要采用水热因子叠加法,取大同、略小异,将相近类型合并成区。首先划定农区和牧区的界线;然后根据一地的水热条件确定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并以此作为一级指标(湿润度或积温);在水分和热量条件基本一致的区域内,再相应地用积温或湿润度作为二级指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畜牧气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22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