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双角犀鸟


双角犀鸟:别名大斑犀鸟_印度大犀鸟,为犀鸟目、犀鸟科、角犀鸟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印度、不丹、柬埔寨、我国、印尼、老挝、缅甸等国。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1758年命名,共2个亚种。

热带雨林里珍禽,展开的双翅如同彩虹般美丽,令人惊叹!雄鸟长着一个30cm的大嘴和一个大而宽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

科目分类:其他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黑色_黄颜色性情分类:攀禽较大体型:128cm迁徙类型:留鸟寿命年限:35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杂食双角犀鸟形态特征 >

头体长119-128cm,翼展146-160cm,重2.15-4kg。上嘴和盔突顶部均为橙红色,嘴侧橙黄颜色,下嘴呈象牙白色。它的颊、颏和喉等部位均为黑色,后头、颈部为乳白色,背、肩、腰、胸和尾上的覆羽都是黑色,腹部及尾下的覆羽为白色。翅膀也是黑色,但翅尖为白色,还有明显的白色翅斑,极为醒目。腿灰绿色并沾有褐色,爪子几乎为黑色。眼睛上生有粗长的睫毛。虹膜深红色,嘴基黑色,上嘴端部及盔突顶部橙红色,嘴侧橙黄颜色,下嘴象牙白色或乳白色。

双角犀鸟生活习性 >

繁殖期常单独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欢成群活动于高大的榕树上。它们也常常成群飞行,一个接一个地前后鱼贯前进。飞翔时速度不快,姿态也很奇特,头、颈伸得很直,双翅平展,作几次上下鼓动后,便靠滑翔前进,然后再鼓动几下翅膀,如此反复进行,如同摇撸一般。由于翼下的覆羽未能掩蔽飞羽的基部,所以在飞行时飞羽之间会发出很大的声响。鸣叫时,颈部垂直向上,嘴指向天空,发出粗厉、响亮的叫声。

双角犀鸟饲养方法 >

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犀鸟群大多固定在一个地点取食,直到食物吃尽才更换新的取食地点。双角犀鸟的食量很大,食性也很杂,主要以各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大的昆虫、爬行类、鼠类等动物性食物。一般在树上觅食,也有时在地上。犀鸟的大嘴看起来很笨重,实际上它既是工具又是武器,使用起来却非常地灵巧,可以轻松自如地采摘浆果,轻而易举地剥开坚果,还能得心应手地捕捉鼠类和昆虫。

双角犀鸟雌雄分辨 >

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雄鸟较大,雌鸟盔突较小。

双角犀鸟繁殖方式 >

3-6月为繁殖期,巢大多是选择森林中的菩提树等高大乔木上的天然树洞,对其进行加工和修整而成。每窝产卵通常为2枚,卵刚产出时为纯白色,以后变为淡皮黄颜色或皮黄褐色。卵呈卵圆形,雌鸟承担孵卵,孵化期大约为31天,雏鸟为晚成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双角犀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48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