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徽派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自秦朝开国以来,徽州历史悠久,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居住在这片“自然公园”中的人们以自己的匠心和精明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
惠州,又称“皖”,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佘州。宋徽宗平定方腊之乱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歙县、义县、休宁、婺源、鸡西、祁门),行政版图较为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两代,徽商在我国商界占据主导地位500多年。文化已成为我国三大传统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组建以黄山市为徽州市主体。
古徽州辖黟县、歙县、休宁、祁门、鸡西、婺源(今江西省辖)六县。秦朝建立2000多年以来,悠久的降水历史、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和居住在这个“自然公园”中的人们,造就了独特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用他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古徽州大地上,共有明清古民居7000座,明清古村落100多个。徽州古民居形式多样,共有15种左右。如古城、古村镇、祠堂、庙宇、书院、园林、戏台、牌楼、关口、桥、楼、亭、坝、井、泉、村。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秀美,气候湿热,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农民生活困难。因此,徽州人只好背井离乡,“四方求温饱”,出国发展。
虽然也有人死在外地,或者一事无成,但他们大多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学习一些东西,从工作中有所收获,从经历中有所收获。有的人从买卖木材、茶叶、丝绸、大米,演变为买卖盐,很快成为富人一方的富豪。易县西递村生意兴隆时,商铺有100多家。
胡家第二十祖胡冠三,不仅经营着牡丹生意,还经营着茶叶和大米的生意。
清朝后半期,号称“十万富翁”的黟县南坪村商人不下20人?那些徽商发家致富后,以祖宗为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建立了富裕的家庭后,发展了儒商和官商的结合。因此,许多徽商在建房时,按照官吏规定的程度建房扩园,这就是徽州古民居形成的原因。
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面对风云变幻的历史风云,战火硝烟,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徽州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后人保存了一座珍贵的民居艺术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的神圣职责。西递、宏村等多处遗址已被申报为世界遗产保护单位。
香社、婺源、黟县的许多古村落得到保护,开发成旅游景点,许多地方采取各种措施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和整治,徽州古民居就像打磨过的珍珠,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徽派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68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