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夏至的由来和习俗

夏至,古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民用土龟测量太阳的影子来确定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节气。一年一度的夏至从 6 月 21 日(或 22 日)开始,到 7 月 7 日(或 8 日)结束。
据《遵宪抄》:“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移动到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的位置直接撞上地球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接撞击北回归线。阳光是最长的。夏至后,阴气开始上升,阳气开始下降。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然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了,但还不是热的时候,夏至过后气温还会继续升高一段时间,大约20到30天后,一般是热的天气。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个阶段:
一候鹿解:鹿的角朝前生,故属阳。夏至时,阴气生,阳气衰,正鹿角开始脱落。因为米属阴,所以角只在冬至时才会脱落(虽然米和鹿同属一科,但古人认为一属阴一属阳);第二只蝉开始歌唱:雄蝉知夏至后,生于阴之感,振翅歌唱;三候半夏生:半夏为喜阴草本植物,因盛夏生于沼泽或稻田中而得名。可以看出,在炎热的盛夏,一些喜阴的生命开始出现,而男性的生命开始衰落。 .
夏至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节日——“夏至”。有祭祀神祖、避暑、吃面、吃粽子等习俗。

夏至期间,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点,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比如海南海口一天13小时左右,黑龙江漠河17小时左右,北京15小时左右,而且这一天是一年中太阳照射北半球最多的一天,也是太阳较高的日子。 . .夏至过后,太阳直接在地球上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日益缩短。俗话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在五月中旬。夏较大最极,万物生长开花极,阳气极极,所以一年中黑夜最短,白昼最长。极地附近是白夜,最一年中充满诗意的日子。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开花开花,田间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弃水、湿结、干湿两用,既能满足大米需要水分,还要给根部充气和滋养,以确保它们能活成熟到老,并提高谷物的大小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应尽快完成,加强播种管理,争取全苗。
出苗后,必须及时定苗,移栽补缺。在夏至期间,各种田间草作为农作物生长得非常快。它们不仅与农作物争夺水、肥和阳光,而且还寄生着各种病菌和害虫。所以有一句农业谚语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种除草是夏至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棉花一般是发芽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旺盛,注意及时修剪、栽培和培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洁和排水,以防灌溉和风暴的破坏。
夏至后,由于农作物长势旺盛,杂草、病虫害迅速生长蔓延,草、粪、牲畜的黄金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进入田间管理时期。始于高原牧区。此时,华南西部地区降雨量明显增加,因此入春以来,华南地区降雨的分布格局由东多西少逐渐转变为西多西少。东部少。
如果出现夏季干旱,一般预计此时会有所缓解。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底发生的特大洪水次数虽少,但严重程度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洪准备工作。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地区全年降雨量较大的节气,未来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干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和丰收能力,在这些地区,抢救崩塌前的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夏至的由来和习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97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