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古代八百里加急介绍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天宝14年(755年)12月22日,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6天前得知安禄山在范阳叛乱。华清池和范阳相距3000里,相当于信使每天跑500里。唐尺合0.303米,500里是现代227公里左右。这不是古代最快的“特快配送”,“八百里加急”才是跑死马的节奏。
“八百里加急”实际上是被称为“驿站传”或“邮驿传”的邮政体系。
从殷商开始,成为秦汉,盛行隋唐,在清末衰败。据《梦溪笔谈》记载,“宿传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行递”。此外,还有车上交货、船上交货等。
《史记》中记载着“千里马”,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千里马的快递并不是“八百里加急”。其实,这是人们对千里马的误解。一周的时候,一里约300米,因此,千里马一天的行程只不过300公里,时速只有30公里。更何况千里马数量少,不能满足驿站传的需要。

“八百里加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唐玄宗在位之际,全国共建设了1639个水陆驿站,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住宿夫1.7万人。据《唐六典》记载,全国的驿站分为六等。位于长安的“都亭宿”较大,有25个驿夫,其他驿站有20到2个驿夫,60到8个驿站马。水宿根据宿务的繁忙度分为3个部分,配宿夫有12人、9人、6人。
北宋神宗时,确立了“金字牌快步快递”制度,朝廷要求“非紧急事态,不得擅自递送”。元丰年间,西夏剑指向陕西绥德,又动员80万人围攻甘肃兰州。神宗是金字牌,陕西省
元朝的《经世大典》说:“自大元立国以来,一直重视军宿。”。在游牧民族建造的元朝,马的资源非常丰富,每场每场的马平均超过80匹,在奉元路秦川驿站有253匹驿马。元流明兴、朱元璋在登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命令设立“各个水马站和配送站、紧急配送店”。明成祖迁都后,连接13个布政司的7大驿站干线开通了。

进入清朝后,建立了由近2000个驿站和14000多个配送店组成的邮政驿站网络,7万人以上的驿夫和4万人以上的铺路兵从事邮政驿站业务。另外,以北京为中心,驿站分为官马北路、官马南路、官马西路三个系统,便于朝廷传递文件,运送物资。有完美的驿站和驿站系统,为“八百里加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驿站要建成,驿夫也要得到保障。
秦国的“尚黑”、数字“尚六”、当时的“车同轨”都规定“坐六舆”,所以宿夫穿黑色工作服“骑六马”。汉朝时代,驿夫的衣服颜色从黑色变成了红色。根据《后汉书》,说明东汉驿夫的标准装备是“驿马三十里一置,毕业者都是红的头巾、红的袖套和“红白色袋”。
两宋时“快递员”“叱元朝的驿站夫备有蓑衣,确保了驿夫经得起风雨的道路。考虑到马的体力和速度有限,驿站夫每次经过一个驿站,都要换上休养的驿站马,换马不换人,这是驿夫和驿站之间密切合作,需要相互配合有。
宿传的制度管理有助于提高自身效率。唐代规定,驿夫到驿站必须换马,违犯者为“拐杖80”。文件在住宿交付中延误,1天迟到80,2天翻了一倍,最重的是2年。在重要文件发生延迟的情况下,在罪上加3等,因延迟而产生重大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处以绞刑。另外,驿长每年必须报告驿站马的死损和消瘦的状况,以及当年的日常经费支出状况。“八百里加急”创造出的不可思议的速度,最重要的是人。
特殊品的出现使宿传更有效率。

唐朝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也就是山东省进贡的螃蟹,用毡密封后,用客场马迅速送到长安。
明朝诗人于慎行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六月鲷鱼带雪寒,三千江路到长安”。在《万历野猎获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新鲜的东西加入了驿站的行列中。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最早的驿站之一。驿夫奔走于驿站,除了文件交换以外,还运送来自异国的珠宝、香料、皮制品、食物等,仅仅是有名的香料就超过了100种。“生鲜快递”和“海外采购”制定了“八百里加急”的条件。
问题来了。驿递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实际上朝廷对此早有规定。步进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一般邮件。秦汉时代,要求驿场夫1小时走10里,邮件必须当天发送。陈末隋初有个叫“麦铁杖”的快递大哥,《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送夜诏书,从建康到徐州是“夜到旦”。麦铁杖达到了步数的极限,不过是个例子。
汉朝以后,出现了以送马为主的“特快送递”,对住宿的丈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北朝的时候,拿着紧急公文的驿夫每天至少跑了200公里。隋唐时代,朝廷对陆路的宿速有明确的“程限”:传马日走4宿,宿马日走6宿,每30里算一宿,日走120里到180里。紧急情况下,要求日驰10宿相当于每天跑300里。发送赦免书的话,每天需要16宿,行程500里。
据《随园笔记》记载,宋朝的急行是“日行六百里”,现在距离约250公里。三藩之乱期间,从昆明到北京,在近3000公里的路程上,清朝的驿夫用9天时间完成了快递的签字。马的投递速度从600里进一步提高到800里。
水陆联运也是古代常用的快递方式。唐朝天宝年间,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命令岭南贡荔枝。宿夫借着大运河的便利,拴着船马,“走了几千里,味道没有变,就到了京师。”。另外,在唐代规定车辆的送达速度不能每天低于120里。随着社会的进步,宅急送的需求逐渐增加,“八百里加急”诞生了。
唐代诗人岑参有诗云。生动地表现了驿站的繁忙和辛劳。隋唐时代,“八百里加急”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到了清末,这个速度又成了社会落后的象征。1913年1月,北洋考虑到近代邮政业取代了驿站制度,宣布废止驿站,数千年来的驿站制度走向了终点。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古代八百里加急介绍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81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