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音乐

[拼音]:Aodaliya yu xinxilan yinyue

[外文]:music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世代生息着本土各部族人民。18 世纪下半叶,欧洲移民(主要是英国)大批到来,至今已成为这两个国家的占人口90%以上的居民,因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音乐文化,是由本土居民和欧洲移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并具有地域特点。

澳大利亚原为库尔奈人、阿兰达人、卡米拉罗依人等部族生息繁衍的土地。音乐在居民日常生活、劳动、仪式、庆典中起着重要作用。歌唱时有多种发声方式,除单声(包括嘶嘶声、高亢的假声、吼声、呜咽声等)外,另有复声唱法,歌唱者可以同时发出双声,甚至可以自己连续唱出平行五度的音来;还有繁声唱法,歌唱者单独连续演唱不同的歌曲时,可以运用几种显然不同的嗓音。歌唱中大量使用滑音,并有微分音(如1/4音,1/8音等)。歌唱的旋律多为下行,不同的歌曲常有各自固定的调式。

民间乐器中有相当原始的打击乐器,如震击棒、单头沙漏鼓,北部有蒙以蜥蜴皮的木鼓。最富特色的是管乐器迪节里杜,用挖空的树枝或竹管制成,长约1.5米,民间乐手吹奏时以鼻吸气可以取得连续不断的发声效果,一些作曲家写有 它演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的乐曲。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富于变化,既有分裂拍,又有附加拍、复节拍(同时用两种或更多不同的节拍)和繁节拍(连续用不同的节拍),也有无拍子或自由节奏结构。除等节奏型外,复节奏和复杂切分音亦屡见不鲜。常见的民间音乐体裁有:恰拉达(一种男女集体对唱的情歌)、科罗博里(一种欢庆的歌舞)等。

18世纪末,随着澳大利亚逐步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欧洲音乐开始传入。产生了一批音调上受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歌曲影响的澳大利亚民歌,著名的有:表现丛林中流浪汉不幸遭遇的《本·霍尔之死》、叙述囚犯悲惨生活的《莫莱顿海湾》、描写剪羊毛工人劳动场面的《羊毛剪子咔嚓响》、水手号子《开往南澳大利亚》,以及《流浪汉的背包》、《临终的牧人》等。最早的专业作曲家是I.内森(1790~1864),作有澳大利亚的第1部歌剧《奥地利的唐璜》(1847年首演),及若干戏剧配乐。

19世纪30年代,在悉尼开始举办器乐与声乐的音乐会。1834年成立了澳大利亚爱乐协会。1888年墨尔本有了完整的交响乐队。第 1所音乐学校建于1890年。20世纪30年代起,澳大利亚广播委员会在全国的 6个邦建立了交响乐团,其中墨尔本和悉尼的两个乐团具有较高的水平。1951年建立了国家歌剧院。近年又增设了两个新的交响乐团,以有助于歌剧及舞剧事业的发展。

卓有贡献的作曲家有:A.希尔(1870~1960),曾就学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在新西兰居住了多年,悉心研究毛利人音乐,作有歌剧《神奇的笛子》,乐队作品《毛利交响曲》、《毛利狂想曲》及若干序曲、协奏曲等。他在许多作品中运用毛利人的音乐素材,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新西兰的风土人情。A.本杰明(1893~1960),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作有歌剧《双城记》(据狄更斯原作改编)及弦乐四重奏、钢琴组曲等。J.安蒂尔(1904~ )的管弦乐组曲《狂欢》享有广泛声誉。P.斯库尔索普(1929~ )所作的管弦乐系列曲《太阳音乐》是他探索民族音乐特征的成果。一些青年作曲家还表现出对东亚音乐(特别是日本的雅乐和印度尼西亚的佳美兰音乐)的极大兴趣。

澳大利亚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中享有世界声誉的有:女高音歌唱家N.梅尔巴、J.萨瑟兰,女钢琴家E.乔伊斯(1912~  )等。

新西兰自10世纪起,住着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毛利人,他们喜歌善舞,其歌舞在社会生活及宗教仪式中均占重要地位。歌唱时使用小于半音的微分音程,喜好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尤喜模仿鸟叫声。毛利人的乐器以木、石、骨、鲸牙等制成,如木锣、木戟号角、通管笛、大竖笛、哨笛等。18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侵入新西兰,毛利人的音乐受到排斥。19世纪以后,毛利人的歌舞又重新繁荣,一批毛利音乐家(如A.恩加塔、A.阿瓦特莱、H.米切尔等)致力于保存并发展毛利人的音乐文化。罗托鲁阿城是毛利音乐活动的中心,1930年以来每年在这里举行音乐节。

18世纪后半叶,英国向新西兰大批移民,带来了合唱队、管弦乐队、苏格兰风袋管乐队等具有英国特色的音乐形式。19世纪末,欧洲音乐在新西兰的影响日增,并建立了交响乐团及音乐学校。作曲家D.利尔本(1915~ )作有 3部交响曲,若干管弦乐序曲;他于1964年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立了有合成装置和程序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写了《三个内在的特质》(1972)等电子音乐作品。其他引人注目的作品有:D.法夸尔的歌剧《圣诞节的独角兽》,G.马克里奥根据神话题材写的清唱剧《地与天》,以及K.斯莫尔、G.卡金斯、R.特里梅固等人的舞剧及室内乐曲等,这些作品在题材和表现上都有一定的新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音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10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