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牛河梁遗址

[拼音]:Niuheliang yizhi

[外文]:Niuheliang site

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宗教祭祀的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与凌源两县交界地带。牛河梁为努鲁尔虎山山谷之间的一条山梁,东临牤牛河,南偏西走向,长约 7公里。1981 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3~1985 年由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调查发掘,1986年以来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已发现女神庙、积石冢群,出土大型女神塑像和猪龙等玉器,对我国文化起源、文明起源史以及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1988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由牛河梁顶向四周分布,中心区域有女神庙及其周围的积石冢群,范围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500米。外围区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 5公里,其间遗迹点分布密集。

女神庙

位于牛河梁主梁顶南侧平台上,建筑为半地穴式,地上部分已全部塌陷,现存地下部分深 0.7~1 米,平面布局呈“亚”字形,南北窄长,方向北偏西20°,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组成,多室的一组建筑,南北长18.4米,东西最宽处 9米,最窄处 2米,由一个圆形的主室、东西侧室、北室、圆室及横长室等7 个单元组成。单室建筑在多室建筑南部,相距 2.2米,东西长 6米,最宽2.65米。由出土的红烧土块推知,庙体为土木结构,墙壁以原木为骨架,其间用结扎的禾草一类束把连结,然后敷泥,表面压光,部分墙壁上有彩绘,为赭红色与黄白色相间的几何形三角纹、勾连纹图样。整个建筑具有承重合理、稳定性强的特点。庙址内堆满了神像和动物塑像残块,有人塑像的头、耳、鼻、手、上臂、 等部位,约分属于6~7个个体。人像均为女性形象,形体大小多与真人相近,有的为真人的 2~3倍,双腿有盘坐姿态,双臂有曲有伸,双手有以掌支撑和握拳状两种。有的塑像表面涂朱或绘彩。主室西侧出土一件较完整的女性头像,面长22.5厘米,宽16.5厘米,涂朱彩,双目斜立,眼珠嵌以玉片,炯炯有神,嘴角上翘,两颊鼓起,具蒙古人种特征。动物塑像有猪龙和禽类。另外,同出的还有饰之字纹的薰炉器盖、彩陶镂孔器等。

庙北仅 8米处坐落一人工砌筑边缘的大型山台遗址,是由 3个以上的平台组成,范围东西、南北各约 200米。山台边缘为石砌墙基,东西两侧山坡用石块砌筑成石墙多道。台的方向与庙完全一致,推测当是与庙有关的大型建筑遗址。

积石冢

已有 9个地点发现,共20余座。其特点是以一座大墓为中心,四周用大型石块叠筑成规则的石墙为冢的框界,周围或上部附葬小墓,上部封土积石成坛。大墓有土圹,长方形石棺,随葬玉器数量多,大而精美,如猪龙形玉雕、勾云形玉佩、马蹄状束发玉箍、玉龟等。石框界内侧置成排无底筒形器,多为彩陶。已全部揭开的第二地点在庙台以南约900米外,东西长150米,南北宽约40米,并列积石冢5座,每座占地约500平方米,其平面结构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双冢相套的前方后圆形,“日”字形。以冢Ⅱ为例,主体呈方形,除南部外,四周都砌筑石框界,东西长17.5米,南北宽18.7米。冢中央是一座大型石椁墓,墓的上部砌成高0.65米的方台,每边长3.6米,墓室在方台中部,墓底距方台顶部1.4米,东西向,室壁以石板砌筑。此墓早期被盗,无遗物。附葬小墓,均以石板、石块砌成墓室,东西向,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多人二次合葬。墓内随葬玉器主要有:束发玉箍,通长 10厘米左右,口径 5~7厘米,出土时枕在头下;猪龙形玉雕饰,高 10~15 厘米,出土时位于胸前;勾云形玉佩,长 15~22 厘米,出土时位于胸前。此外还有玉龟、玉鸟和环、璧等。筒形陶器为泥质红陶,高60厘米,口径35厘米左右,绘鳞状纹、勾连纹、三角纹等黑彩。

遗址群分布范围内还发现有零散分布的灰坑和圆形房址,未见居住群落遗址。

牛河梁遗址中心区域没有近代村落,保存较好,基本保持着原始环境风貌。从1986年起,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建立工作站,负责发掘和保护工作。

参考文章

牛河梁遗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牛河梁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224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