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旁遮普语文学

[拼音]:pangzhepuyu wenxue

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地区人民的文学。这一地区具有发达的古代文化,曾是西方入侵印度的要道,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旁遮普语文学早在10世纪左右就带有反封建的色彩。它的先驱者弗里德(1173~1265)是苏菲派诗人,著有100首双行诗,描写农村的生活情景和风俗 惯,表达了对穷人的同情。旁遮普语文学中的三大史诗《希尔-郎卡》、《瑟西-布努》和《索赫努-马希瓦尔》,描写恋人在生前终生分离、死后才能团聚的爱情悲剧,对宗教表示蔑视。锡克教创始人纳纳格 (1469~1539)运用诗歌形式宣传教义,主张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他在诗中也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色,主要作品有《十二月》、《杰布先生》等。阿尔琼 (1563~1606)编选了诗集《最初的著作》,收入3,384行诗,作者是7个 和16个信徒。这些诗宣传对各种宗教信仰一视同仁,人人平等。高文德·辛赫 (1666~1708)的诗宣扬英雄主义,大多收集在《第十任 之作》之中,他的名篇是《成功书》。他曾组织50多个诗人用梵文、波斯文和旁遮普文写作。锡克教 的传记问世的也不少,它们被称为“生平见证人”,在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17世纪和18世纪,诗人布莱·夏赫(1680~1758)和瓦里斯·夏赫(1735~1798)比较有影响,他们写的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浪漫主义诗歌。前者的“加非”体诗和后者的“希尔—郎卡”体诗为人民广泛传唱。在近、 现代文学中, ·夏赫 (1782~1862) 的《锡克 与英国人交战的传说》,描述了锡克 第一次反对英国入侵者的战争,歌颂锡克教人的勇敢,赞扬他们为反对共同敌人而与 和印度 团结一致的精神。19世纪末期,开展了复兴旁遮普语文学的运动,要求文学反映印度人民反对殖 义的斗争和民族觉醒。 帕伊·维勒·辛赫 (1872~1957)的小说《美女》、《维杰·辛赫》和《巴巴·瑙特·辛赫》等,大多描写锡克教人的武士精神和锡克教的道德观。他最先写作无韵诗。他的长诗《我的主人,你活吧》曾获得印度文学院奖。特尼拉姆·贾德里克(1876~1954)的几部诗集,收有《盖萨尔花坛》、《第九世界》和《苏菲楼》等诗;《犍牛》一诗以一头挨打受饿的犍牛的形象反映了贫苦农民的痛苦。 他同情农民, 对农村的封建制度流露了不满情绪。莫亨·辛赫(1905~  )的诗集《沃达·威拉》曾获全国文学奖。阿默丽达·普里德姆(1919~  )是当代知名女作家,她的诗描写印巴分治前美好的日子和分治时的互相残杀,具有民歌色彩。诗集《苏奈胡莱》曾获1956年印度文学院奖。她著有小说《德里的街道》,并编选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选》和《旁遮普语优秀短篇小说选》。古尔伯克希·辛赫曾主编《爱环》报,著有散文集《棕色石头的一生》。纳纳格·辛赫(1897~  )是著名的小说家,著有60部长篇小说,如《白色的血》(1932)、《吃人者》(1953)和《两剑一鞘》等,他的作品宣传不同教派应相互友好,痛斥宗教狂和封建残余。他的《两剑一鞘》曾获1962年印度文学院奖。格勒达尔·辛赫·杜格勒(1917~  )是当代较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大多描写印巴分治问题,短篇小说之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黎明的湖》和《第九家》。

参考书目

印度文学院:《印度现代文学》,新德里,1956。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旁遮普语文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12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