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隋唐扬州城遗址

[拼音]:Sui-Tang Yangzhou Cheng yizhi

唐代南方的重要城址。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原名吴州,隋开皇九年(590)改为扬州。7世纪时,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建成,扬州居水陆要冲,成为当时物资转运的中心之一。唐代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扬州的地位日趋重要,曾为大都督府和淮南节度使、淮南道采访使、盐铁转运使治所,并是当时中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

前,刘师培、罗振玉等人,曾收集和考证扬州出土的唐人墓志,见于《广陵冢墓遗文》和《国粹学报》中。 中,日本人安藤更生在扬州采集到古代的瓦和陶瓷标本,绘制了“扬州城附近要图”,并写有《唐宋扬州城的研究》一文。我国成立后,对扬州唐城作了全面调查,并对“子城”、五台山唐墓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试掘和发掘。

唐扬州城包括子城和罗城两部分,总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

子城

亦称衙城,即官府衙门集中之地。建筑在蜀岗之上,可以控制罗城。子城是在吴邗城、楚广陵城、汉吴王濞城和东晋、刘宋的广陵城基础上兴修的。迄今尚有土垣城墙可寻,北到江家山坎,转向尹家桥头,再向南接北城垣而向西伸延,其南界为铁佛寺到观音山一线。据测城周约7000余米,从残垣可知城高约10米,四周环以深壕。城墙为夯土版筑,门阙及其附近为砖砌。已发掘的城北中段,出土有隶书阴文“北门壁”、“北门”和“城门壁”字砖,字体同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时代王氏、谢氏墓志上的字体较接近。砖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7.5厘米。这一城垣很可能是东晋时所筑的广陵城遗迹,至唐时仍延续使用。

罗城

建筑在蜀岗之下的平原上,大部分埋在现代扬州城之下。城垣范围大致北起蜀岗以下,东近高桥、五台山,西在观音山、双桥向南,南抵渡江桥或通扬桥尚难确定。近年来配合工程建设,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遗物,其中包括金属熔铸、制骨、骨雕、贝雕和蚌雕等手工业作坊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唐代手工业的生产和分工,提供了实物材料。发现了唐代木船、古河道和桥梁,以及大量的各种釉色瓷器和生活用具,反映出扬州唐代的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兴盛。 还发现开成元年(836)大唐扬州惠照寺新修佛殿志、咸通十四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各种石雕佛像、菩萨像、动物像等,对研究唐代佛教在扬州的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罗城东郊的禅智寺遗址和五台山一带是唐人墓葬区,在林庄的唐墓中出土精美的彩绘陶俑,以及很多墓志,可能是唐代扬州一些达官贵人丛葬之地。

参考书目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集刊》第三集(扬州考古专辑),1981。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隋唐扬州城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000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