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北京社稷坛

[拼音]:Beijing Shejitan

我国古代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祇的建筑。周礼规定,王宫“左祖右社”,即东侧设庙祭祖,西侧设坛祭社。

社代表国家领土,象征帝王的权力。一般祭社的场所,是露天的台子,称为社坛。皇帝在国都设太社,各诸侯王公的封地和府州县城也设社坛,祭祀所辖疆域内的社神。稷即后稷,本是周朝祖先,相传曾教民耕种,后来演绎成谷神。土地与五谷联系紧密,所以社与稷经常于一坛合祭,即社稷坛。

我国现存唯一的社稷坛在明清北京宫殿的西侧,相对应的位置是太庙,符合“左祖右社”的制度。明永乐十九年(1421)建,制度仿自南京。清乾隆(1736~1795)时改建,但基本形制未变,其中享殿仍是明代原物。民国后改为公园,陆续添建了不少园林建筑。全部占地约5.6万平方米,社稷坛设在正中,外有围墙两重。外墙四面正中设庙门,内墙设4座石柱棂星门。坛北设享殿,是平时供奉社、稷神主的主殿,又北设拜殿,是皇帝在雨天拜祭的场所。坛西有神厨、神库、宰牲亭、奉祀署等附属建筑。

社稷坛有着祭祀建筑特有的严肃性和象征性,主要手法是:

(1)建筑比重极小,大片空地种植松柏。

(2)内墙、祭坛都是正方形,十字轴线对称,方向性肯定。

(3)坛面设五色土,象征中(黄)、东(青)、西(白)、南(红)、北(黑)国家的全部空间,内墙琉璃瓦顶也随方向设色。

(4)社为土地象征,地属阴,以北为上,所以享殿、拜殿设于坛北,即“南向答阴”与其他坛庙相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北京社稷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787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