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佛教四大名山

[拼音]:Fojiao Sida Mingshan

[外文]:Four Buddhist Holy Mountains

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华山的合称。依照佛教经典的说法,这四处分别为文殊、普贤、 和地藏菩萨的“道场”。这四大名山自然景观秀丽雄奇,人文景观历史悠久,都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见彩图)

五台山

古称清凉山,“五台之名,北齐始见于史”。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面积300平方公里。五台山地质层属太古纪,大部分由黑云母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岩石质地坚硬,很少风化、剥蚀现象。山峦峰顶平展,没有峻岭奇峰和长谷深涧,具有我国北方高山型风景区的风格。五台山地区,雨量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80%,清泉溪流到处可见。清水河纵贯全区,河水清澈,常年不涸。但因地属高寒地带,气候上有强烈的季节 和多变 ,所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冬观五顶如银,夏观千峰似锦”。

五台山因有 5座形似“垒土之台”的高峰得名。其中:

东台

旧名雪峰山,又名青兰山,海拔2796米。台顶平广,如鳌鱼脊背,周缘3里,夏、秋两季登临绝顶,东望日出“大十倍于车轮”,景 壮观。

南台

即仙花山,海拔2812米,台顶似覆盂,周缘2里。夏季台顶及四周,长满秀草鲜花,灿烂有如铺锦,所以又名锦秀峰,有金莲、日菊和佛钵等名贵花卉。

西台

旧名栲栳山,又名挂月峰,海拔2660米。台顶平伸如掌,周缘2里,“其上有泉,群山拱合,岩谷幽潜”。在西台顶上赏月,四季各有奇趣,冬夜群山如玉,秋霄高爽清朗。

北台

云雾山主峰,又名掖斗峰。海拔3058米,是我国华北地区很高峰。台顶平直,周缘4里,台顶气候异常寒冷,低气温-44.8℃,年平均气温-4.2℃。通常五月解冻,九月又见雪封。这里风、雪、雷、雨变幻莫测,可以说是一座显示自然力景观的天然展览室。

中台

即平顶山,海拔2890米。台顶平广,方圆5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又名翠岩峰。气候同北台相似,一年有9个月降雪,这里是山脉之祖,溪流之源,构成中台特有的景观。

人文景观

五台山人文景观很大的特点是众多的佛教寺院。据《清凉山志》记载,五台山在东汉时建造首先座佛寺──大孚灵鹫寺以后,成为所谓文殊菩萨的道场,我国最早的佛教圣地。山上寺院最多时达360所,屡毁屡建,现存57所,其中在五峰以内台内地区的31所。五台山的5座台顶过去都建有巨石垒砌的寺院,一种可抗大风的“城堡”式建筑,都已湮没。在瓦砾场中尚可认出不少宋、元、明、清的遗物:古碑、石塔、石佛像等。

五台山的寺院分为两类:一类是青庙,为显教禅刹;一类是黄庙,为喇嘛寺院。 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中现存很大古刹,占地8万多平方米,它的前身是大孚灵鹫寺。大显通寺前方的塔院寺内有一座高50米的白 大喇嘛塔,塔身巍峨,位置适中,成为五台山显著的人文标志。大显通寺后方的菩萨顶真容院是五台山黄庙的 寺院,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它同塔院寺白塔南北呼应,构成开阔、粗犷、雄浑的北地佛国风光。

峨眉山

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峨眉县境内。《禹贡》里称为“蒙山之首”,峨眉之名始于西汉。包括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大峨山很高,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通常所说的峨眉山,指的就是大峨山,面积约115平方公里。

自然景观

峨眉山是邛崃山脉的余脉。岩层生成于大约 8亿年前的元古代。这里的沉积岩层最下一层是花岗岩,其上依次是白云岩、页岩、砂岩和石灰岩,以及因岩浆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由于地层的褶皱、断裂和岩石的破碎、缺失,各种岩石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地 露,形成许多风貌各异的长谷深涧和奇石峻峰。

峨眉山的气候变化万千。它的云、雨、雾、日出、“佛光”和“圣灯”,都是令人神往的气象景观。“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常常是云、雾、烟、雨分不清,显出朦胧之美。这里雨量充沛,植被景观丰富,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海拔1000米以下是亚热带,生长桤木、山合欢、黄桷树、马尾松、凤尾蕨和映山红等低山植物;海拔1000~1100米是温带,有针叶和阔叶混交的林带,主要树种有圆翅枫杨、山茱萸、鹅耳枥和峨眉栲树;海拔1100米以上是亚寒带,生长冷杉、冷箭竹和杜鹃等。峨眉山中有3000多种花草和树木,被称为“植物王国”,其中有几千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三白草、珙桐和方氏鹅耳枥等,是我国特有的植物。

人文景观

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有悠久的历史。东汉时就建有寺观。开始为道教“福地”,后来佛道并存。唐宋之际,道教衰落,峨眉山成了普贤菩萨的道场。明清时,佛教鼎盛,寺院多达150余所。现存20多所佛寺中有山下的报国寺、伏虎寺,山中的洪椿坪、九老洞、洗象池和山上的卧云庵等,或凭倚山麓,或隐入密林,或殿宇半掩,或雄踞山头,既是点景之笔,又是观景佳处。

峨眉十景分布于山外两处:“圣积晚钟”和“灵岩迭翠”;山中八处:“罗峰晴云”、“双桥清音”、“白水秋风”、“大坪霁雪”、“洪椿晓雨”、“九老仙府”、“象池夜月”和“金顶祥光”。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句: “三峨秀 甲天下”,用一个“秀”字概括了峨眉景观的美学特征。

普陀山

西汉称“梅岭”,宋时称“白华山”,明代始称普陀山。它是浙江省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南北最长处8.8公里,东西最宽处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

自然景观

普陀山很高峰佛顶山,海拔300米。全岛岗峦起伏,有大小山峰18座,属低山花岗岩丘陵区。自然景观古朴敦厚。岛上花岗岩石块 的有“海天佛国”石、“云扶”石、“磬陀”石和“二龟听法”石。岛上有洞壑之胜,如潮音洞、梵音洞、观音洞和灵佑洞等。沙岙、古树是普陀山的两绝。千步沙长达数里,有时夜潮发光,蔚为奇观。樟树被佛 奉为圣木,有大樟树1000多株,杂以其他树木,形成一个绿海。山峰、岩石、洞壑、沙岙和古木,点缀着东海上这座“海天佛国”。前人说过“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人文景观

普陀山 道场作为佛教圣地之一,是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慧锷创建“不肯去观音院”开始的。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皇帝诏令普陀山主要供奉 。普陀山现存三大禅林:普济寺,是供奉观音的主刹,它前边不远处是“不肯去观音院”遗址;法雨寺,寺前涧水绕流,周围古木如盖,是山中最为清净的处所;慧济寺,高踞山肩,寺前后各有石级千余步,从山脚抵达山门。普陀香道极为考究,是其他三处名山所不及的。香道上每隔三、五石便有一石,刻着象征佛国净土的莲花。

普陀山的景观即使同一画面也是四时不同,晨昏各异。历史上曾有过“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之类的名称,有些风景现已不存,然而“山海之胜”犹在。

九华山

汉代叫陵阳山,梁时名帻山,隋、唐称“九子山”。“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九华山录》)李白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的诗句,因此更名为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周围100多公里。

自然景观

九华山山体形成于1亿多年前,在漫长地质年代中形成拥有无数奇峰、怪石、峡谷和岩洞的花岗岩高山型自然风景区。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时更迭,给九华山带来迥然不同的景观。春观云海,夏赏飞瀑流泉,秋可品枫玩菊,冬探冰山雪岭。它以山、水、云雾和植被兼胜著称。

九华的山,处处得景。有峰、有岭、有崖、有石,雄伟而又奇丽,王安石曾用“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来赞美。境内有九十九峰,十六岭,十四悬崖,二十二名石,十二洞府。九华的水,处处成趣。有瀑、有潭、有泉、有溪,瀑布飞落千丈,潭水静若明镜,清泉细似琴弦,溪流宛如白练。山中有十八泉,十溪,九涧,七潭、六池。 的有碧桃岩下九华首先飞瀑和七子岩上的七条瀑布。九华的云雾,处处迷人。充谷盈壑,穿林入室,骤然而起,悠然而逝。观九华云雾最理想的地方是莲花峰、芙蓉峰和东岩一带。九华的植被,处处滴翠,覆盖面积超过60%。有植物2000多种,凤凰松、迎客松和鹦鹉松最为名贵。

人文景观

东晋时山中就建有道观和佛寺。唐永徽四年(653),新罗王族金乔觉渡海入唐,在九华山苦行75年。乔觉入定三年,人们看到他逝后肉身与佛经里的地藏菩萨相同,被附会成地藏化身,称“金地藏”。从此,九华山便成了佛教圣地中的地藏道场。

目前山中尚存寺庵70多所,规模很大的祇园禅寺、东岩精舍、万年寺和甘露寺合称九华四大丛林。九华山的寺庵以佛教殿堂和皖南民居相结合的形式而独具风格。它们的布局灵活多变,与山势结合巧妙。唐宋以来, 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等都曾留下吟咏九华山的名篇佳什。

前人把九华山的景观总括成九华十景:“天台晓日”、“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平风积雪”、“东岩宴坐”、“天柱仙迹”、“化城晚钟”和“五溪山 ”。

参考文章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宗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佛教四大名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127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