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稻秆蝇


[拼音]:daoganying

[外文]:Chlorops oryzae

昆虫纲双翅目(Diptera)秆蝇科(Oscinidae)。作物害虫。以幼虫潜蛀茎秆为害水稻、麦类等。成虫体长2.3~3毫米,翅展5~6毫米,体鲜黄 ,头部有珠状黑 大斑。 部背面有 3条黑 粗纵斑,翅透明,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黑 横带。幼虫体长 6毫米左右,近纺锤形,淡黄白 ,尾端分二叉。分布于 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日本、 和越南等也有分布。寄主植物除水稻、麦类外,还有游草、看麦娘、稗等。 南方以山丘地区发生较多。幼虫在水稻苗期潜蛀心叶、生长点或幼穗,分别引起叶片纵裂、分蘖增多、不实穗或白穗等症状。70年代以来,为害地区和程度均有发展。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杂草上过冬。主要为害早稻、一季中稻和单季晚稻,偶也为害迟插双季晚稻。成虫多在上午羽化,白天活动,喜在嫩绿稻田产卵。卵散产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一叶一卵,少数多粒。初孵幼虫可借助露水往下移动而蛀入心叶,侵入后5~7天,新叶展开即呈现若干细长条状裂缝,幼穗受侵,常形成花白穗、扭曲小穗或白穗。一般不转株为害,一株一虫。幼虫取食幼穗后才爬至上部叶鞘内化蛹。冬暖夏凉的潮湿环境适于发生,单、双季稻混栽区因各代较易获得有利的食料条件为害较重,偏施氮肥将引诱产卵而加重为害。粳型水稻品种比籼型的受害轻。防治措施包括选育抗(耐)虫品种,避免多品种混栽,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以及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盛孵期喷洒乐果、 、亚胺硫磷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稻秆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26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