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鹅銮鼻

在今台湾省本岛南端。旧名沙马矶头。清末即有鹅銮鼻之名。连横 《台湾通史·抚垦志》: 同治五年 (1866),“英舰笃甫号至鹅銮鼻,为番所攻。翌年,美船那威号漂至其地,亦为科亚尔社番所杀”。《台湾省通志》 卷1 《土地志·胜迹篇》 第20章13节说: “鹅銮者,排湾族语之译音也,其义为帆,因附近香蕉湾有石似船帆,遂以取名。地形为突鼻,故称鹅銮鼻。” 在台湾省屏东县东南隅。为台湾南端小半岛,长约5千米,宽约1.5~2.5千米。很高点海拔122米,为一隆起珊瑚礁台地,与菲律宾吕宋岛遥对;中间的巴士海峡为南海与太平洋间主要航道。其南约15.6千米外有七星岩,海中多珊瑚礁,常碍航行。灯塔位于鹅銮鼻半岛南端距海岸约140米处,建成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塔高18米,光照20海里,为东亚著名灯塔。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鹅銮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26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