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敦煌石窟

[拼音]:Dunhuang shiku

[外文]:Dunhuang Grottoes

我国甘肃省敦煌一带的石窟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有时也专指莫高窟。

莫高窟

在今甘肃省敦煌市中心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凿建,到唐时已有1000余窟龛,经历代坍塌毁损,现存洞窟492个,保存着历代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座。

西千佛洞

在今敦煌市中心西35公里南湖店附近党河北岸断崖上,创建时代晚于莫高窟,现存洞窟20个,计有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代。洞窟形制与莫高窟相同,塑像多经后代重修。五代彩塑十六罗汉像,为西北地区石窟所不见,惜多已残损。壁画题材与莫高窟同,唯隋《祇园记图》为壁画《劳度叉斗圣变》的最早形式。

榆林窟

在今安西县城西南70公里踏实河穿流的峡谷两岸,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时代洞窟41个,洞窟形制与莫高窟大同小异,有前室及长甬道是其突出特点。

东千佛洞

在今安西县城东南约70公里桥子乡的荒谷中,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者仅8窟,包括西夏、元、清等时代。开窟创建时代早于西夏,主要有穹庐窟、中心柱窟、覆斗藻井窟。塑像保存不多,计有说法像、思惟像和高僧像等。壁画有《涅槃变》、《文殊变》、《密宗曼荼罗》、《水月观音》等,内容和艺术风格与榆林窟之西夏、元代壁画完全一致。

五个庙石窟

在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党河上游的峡谷中,原有5窟,现存4窟,据中心柱形制看,创建于北朝晚期,现存洞窟多为五代、宋、西夏、元时改修,塑像无存,壁画主要有各种经变佛像和密宗图像。由于遭到烟熏等人为的破坏,没有一个洞窟壁画完整,只有个别画面保存尚完好。

敦煌石窟中以莫高窟建窟最早,内容最丰富。其余石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西夏和元代的作品还可补莫高窟之不足。敦煌石窟上起十六国,下迄清1000余年间连续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敦煌石窟艺术体系。

参考文章敦煌石窟(DunhuangGrottoes)我国地理敦煌石窟与禅修之道保健养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敦煌石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183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