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渝中区

在重庆市中西部、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60.1万。辖13街道办事处。区人民 驻和平路。以重庆简称渝,又位于城区中心得名渝中区。周为巴国国都,秦置巴郡和江州县,郡县治设此。两汉、三国蜀、两晋亦同。南朝齐永明五年(487年)江州县治西南迁,在此置垫江县;梁置楚州治。北周武成三年(561年)改垫江县为巴县,从此巴县之名沿用至建市。隋初为渝州治,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巴郡治。唐复为渝州。北宋改为恭州。南宋升为重庆府,重庆之名始此。元置重庆路,元末为明玉珍大夏国国都。明、清为重庆府,均治此。1913年为东川道治。1927年析巴县城区建重庆市(省辖市),市 驻此。1937年 中央 迁此,1939年重庆升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至1946年重庆先后拓展为18个区,其中一至七区属渝中区地域;同年 中央 迁回南京。1950年重庆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并为直辖市。同年将第一至第七区合并建第一区。1954年重庆改为省辖市。1955年以位于市区中部的第一区更名为市中区。1995年从沙坪坝区划入大坪、化龙桥二街道办,并改市中区为今名。地处嘉陵江汇入长江处,呈狭长半岛形,为三面环水的丘陵阶地。街区建筑呈台阶状布局,高低层次错落,素称“山城”。为全市政治中心和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交通通信、科技信息中心。工业有食品、印刷、制药、工艺美术等企业。西部南端有重庆火车南站,连接成渝、襄渝、渝黔三条铁路,与其相邻为长途汽车总站;东端朝天门有重庆港务局,沿岸设码头十余处,可泊千吨轮船,为长江上游较大水运枢纽。主要街道均通电、汽车,并有缆车、电梯、隧道相接;有嘉陵江牛角沱大桥、澳渝大桥、黄花园大桥北通江北区,长江大桥、鹅公岩大桥南接南岸区,沿岸有轮渡、架空索道。纪念地及名胜古迹有红岩村、曾家岩、桂园、《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人民解放纪念碑、巴将军蔓子墓、罗汉寺、鹅岭公园、枇杷山公园、珊瑚公园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渝中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918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