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杯苋


药材名称:杯苋

名称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

基源:为苋科杯苋属植物杯苋的全草。杯苋属全世界约27种,我国产4种。

原植物:杯苋Cyathula prostrata(L.)Blume(Achyranthes prostrata L.),又名蛇见怕、镜面草、蛇惊慌(海南)、牛奶藤(云南)。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细长。茎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粗,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对生,全缘,菱状倒卵形或菱状长圆形,长1.5~6cm,宽6~30mm,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叶柄长1~7mm,有长柔毛。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组成.总梗延伸,不分枝;花丛具长约1mm的花梗;下部花丛由2~3朵两性花及数朵不育花组成,向上不育花渐少,最上部花丛仅1朵两性花;果实熟时整个花丛脱落;苞片长1~2mm,顶端长渐尖;两性花被片5,卵状长圆形,长2~3mm,淡绿色,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具3~5脉;雄蕊5,花丝长3~4mm,基部约1mm连合;退化雄蕊长方形,长约0.5mm,顶端截形,具二浅裂或凹缺。胞果球形,直径约0.5mm,无毛;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颜色,长约1.5mm。种子卵状长圆形.极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图见《我国植物志》.25卷.2分册.219页,图版48∶12-17)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越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非洲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全株含促蜕皮甾醇(Ecdysterone)。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1。

药性

性味:苦、涩,微凉。

功效:消肿止痛,止痢,止咳。

主治:跌打伤,痢疾,咳嗽。 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②《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疳积,蛇咬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杯苋全草30~60g,煎汤内服。外用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参考文章含有杯苋的处方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新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杯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新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86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