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锥花小檗


药材名称:锥花小檗

名称出处:《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概况

异名:刺黄芩、老鼠刺(四川),黄檗刺、猫儿刺(甘肃),三颗针(通称)。

基源:为小檗科小檗属锥花小檗的根、茎和茎皮。

原植物:锥花小檗,Berberis aggregata Schneider

形态:落叶灌木,高1~2m,分枝密;枝有槽,幼枝微有柔毛,老枝棕黄颜色;刺三分叉,细瘦,长8~15mm,棕黄颜色。叶4~15个簇生,近革质,矩圆状倒卵形或披针形,长8~25mm,宽4~11mm,顶端圆形,有短尖,基部渐狭,边缘有3~8刺状疏锯齿,齿距2~3mm,上面暗绿黄颜色,下面灰色,有白粉,两面有明显密网脉。圆锥花序花密集,长1~2.5cm,有花10~30朵,无总花梗;花梗长1~2mm;花浅黄颜色;萼片排列成两轮;花瓣倒卵形,长3.5mm,宽2mm;子房有2胚珠。浆果球状,长6~7mm,灰红色。(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75页.图版1550)

生境与分布:生于湿地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

化学性质

含小檗碱等生物碱。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42。

药性

功效:清热泻火,抗菌消炎。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民间代黄檗使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锥花小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33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