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竹叶椒根


药材名称:竹叶椒根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散血飞、见血飞(《贵州民间药物》),土花椒根(医药通讯1972;(1))。

基源: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椒的根及根皮。

原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 tum DC.(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et Zucc.)

余项参见“竹叶椒”条。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性质

根含岩椒碱、木兰花碱、竹叶椒碱(Xanthoplanine),根皮含白鲜碱、茵芋碱和木兰花碱。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版社,1991:263。

药理

小量白鲜碱(1 500000浓度)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每分钟输出量及搏出量均增多,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收缩作用,对家兔和豚鼠 平滑肌有强力收缩作用[1]。所含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但强度较弱[2]。

参考文献

[1] CA 1947;41:6989b。[2] ХармаколгЛя ЛтокслколгЛя 1963;26:707。

药性

性味:辛,温。 ①《贵州民间药物》:“辛,温。”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微苦,温,有小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头痛感冒,咳嗽,吐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牙痛。 ①《贵州民间药物》:“祛风,止痛,杀虫。治咳嗽,风湿痛,顽癣,虫牙痛,刀伤出血。” ②《湖南药物志》:“治头痛,感冒。”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胃腹冷痛,胃肠功能紊乱,蛔虫病腹痛,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大血藤,治风湿痛。 ②配细辛,治腹痛。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草药》:“治风湿痛:竹叶椒根皮、透骨香各15g,黑风藤、大血藤各9g,泡酒500m每次50ml。”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痧症腹胀痛,寒滞腹痛:竹叶椒根皮、南五味子根皮各18g,细辛9g。研细末,每用温开水送服0.9~1.5g。”

单方应用:①《福建中草药》:“治关节风湿痛、腰痛:鲜竹叶椒根60~90g。水煎调酒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鲜竹叶椒根120g,白酒250ml。浸7天,取浸液擦伤处。”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顽癣:竹叶椒根皮、岩棕各6g,冰片0.3g,酒200ml。浸泡擦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竹叶椒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98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