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珠芽蓼


药材名称:珠芽蓼

名称出处:《秦岭植物志》

概况

异名:山高粱、剪刀七、核子七、蝎子七(东北)。

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珠芽蓼的根状茎。

原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inn.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状茎粗短,肥厚,多须根,紫棕色,并具残留老叶。茎直立,不分枝,细弱,紫红色,具细条纹,常2~3个自根茎生出。基生叶与下部茎生叶具长柄,叶柄无翅;叶片革质,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3~8cm,宽0.5~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浅心形,圆形或楔形,并下延成翅,叶缘稍翻卷.两面均无毛,稀被稀疏白色柔毛;上部茎生叶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渐小;托叶鞘膜质,棕色,长管状,长1.5~6cm,先端斜形,无毛。花序穗状,顶生,狭圆柱形,紧密,长3~7.5cm;苞膜质,淡褐色,宽卵形,先端急尖,开展,其中着生1个珠芽或1~2朵花;珠芽圆卵形,长约2.5mm,宽约2mm,褐色,常着生于花穗下部,有时可上达花穗顶端或全穗均为珠芽;花梗细,比苞短或长;花被白色或粉红色,5深裂,裂片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3mm;雄蕊8枚,露出或不露出花被外,花药暗紫色;花柱3个,线形,基部合生,柱头小,头状。果实深褐色,有光泽。卵状三棱形,先端尖,长2.5~3mm。花期5~6月,果期7~8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56页.图1111)

生境与分布:常野生于高山沟谷或潮湿的草地上。分布于我国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四川、 等地。亚洲、欧洲、北美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春初发芽时或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泥沙,晒干,再除去细根。药材产于西北地区。

鉴别:根茎团块状或不规则扁圆柱形,有时弯曲如虾状,长3~4cm,直径0.7~1.5cm;表面棕黑色,密具环节。质硬,断面近平坦,灰棕色至浅棕紫色。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浸,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

含鞣质、有机酸、氨基酸、蒽醌类、糖类、没食子酸。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1;12(1):22。

药性

性味:《陕西中草药》:“苦、涩,凉。”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止泻止带。

主治:扁桃体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痢疾,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研末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陕西中草药》:“治崩漏:蝎子七、鹿衔草各9g,金丝带、大羌活、狮子七各6g。水煎服。”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痢疾:珠芽蓼、蒲公英各9g,委陵菜6g。水煎服。” 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胃溃疡:珠芽蓼、锁阳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陕西中草药》:“治痢疾:蝎子七6~12g,开水煎服,加红白糖适量。”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崩漏,便血,外伤出血:珠芽蓼9g。水煎服。” 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腰痛:珠芽蓼6~9g,水煎兑酒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鹏鲲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珠芽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鹏鲲;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88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