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人地蜈蚣


药材名称:人地蜈蚣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图志》

概况

异名:水蜈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七指蕨科七指蕨属植物七指蕨的全草或根状茎。七指蕨属为单种属。

原植物: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L.)Hook(Botrychium zeylanicum Sw.;O unda zeylanica L.),又名七叶一枝枪(广东),假七叶一枝花(广东、广西)。

形态:植株高30~50cm。具肉质横走的根状茎及多数肉质粗根,近顶部生出不育叶和孢子囊穗。不育叶通常3叉,长宽各约15~25cm,每叉由1顶生羽片和1~2对侧生羽片组成;羽片无柄,长10~18cm,宽2~4cm,基部狭而下延,边缘全缘或有不整齐锯齿。侧脉纤细,分离,1~2次分叉。孢子囊环生于囊托上形成细长圆柱形。(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21页.图241)

生境与分布:生于湿润疏荫林下。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缅甸、印度北部、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澳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豆甾醇(Stig sterol)、岩藻甾醇(Fucosterol)、卫矛醇(Dulcitol)[1],根含七指蕨素A,B,C,D[2]。

参考文献

[1] CA 1980;92:116322k, 。[2] 我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

药性

性味:苦、微甘,凉。

功效:清热化痰,去瘀止痛,解蛇毒。

主治: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哮喘,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毒蛇咬伤。 ①《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清热,化痰。治痨热咳嗽及跌打内伤。”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止咳,去瘀生新,镇痛。治痢疾,肺炎,蛇伤。” ③《中药大辞典》:“除热,去瘀,止痛。治痨热咳嗽,痢疾,跌打内伤,瘀血疼痛。”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化痰,解蛇毒。治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哮喘;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片、散剂。外用:鲜根、茎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跌打内伤,散瘀止痛:入地蜈蚣用童便浸49日,洗净晒干,研末,每服1.8g,酒或温开水送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怡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人地蜈蚣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怡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85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