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秘鲁香胶


药材名称:秘鲁香胶

名称出处:《药用植物学》

概况

异名:拔尔撒摩(《纲目拾遗》)。

基源:为豆科南美槐属植物秘鲁香胶树的树脂。

原植物:秘鲁香胶树Myroxylon balsamum(L.)Harms var.pereirae(Royle)Harms〔M.pereirae(Royle)Klotzsch〕

形态:乔木,高达30m,幼枝的皮部有树脂道,树干无树脂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枚,小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有透明的微点,全缘。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朵,花白色,雄蕊10,通常分离。荚果扁平,在背缝线和腹缝线上均具翅,不开裂,仅有1颗种子。(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3856条图)

生境与分布:产于美洲中部太平洋沿岸的萨尔瓦多及洪都拉斯的林中;我国南部有栽培。

生药

采集:通常在冬季采收。用棒击伤树身,使内部组织损伤而产生香树脂道,然后将伤部木栓层除去长约30cm,宽约15cm,数日后香树脂即渗出,通常以布吸取。约隔7日以火熏之,即可渗出多量香树脂。之后除去树皮,用同法采收,则该部香树脂于一个半月内完全渗出。以后再于伤口上部如前处理。将吸取香树脂的布放于水中煮沸与绞压,则香树脂沉入水底,除去水分与杂质即得。药材产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

鉴别:为褐赤色至暗褐色的浓厚油状体,薄层则透明的红棕色,无粘着性及牵丝性。气香似香荚醛,味初无而后苦、辛。

化学性质

含苯甲酸苄酯和桂皮酸苄酯56%~70%,树脂约28%、游离桂皮酸10%、树脂为苯甲酸和桂皮酸的秘鲁树脂鞣醇酯类,挥发油含多量的橙花叔醇(Neolidol)。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6。

药理

本品油树脂部分能促进组织修复,树脂还有局部保护而减轻炎症的作用[1]。本品所含的桂皮酸具有抗细菌及真菌作用。动物试验有升白细胞作用,兔每只sc桂皮酸钠1.5mg/kg,连续3d,白细胞升高200%~250%,持续10d以上,对动物体重及体温均无影响。对犬有利胆作用,对大鼠有轻泻作用[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6。[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18。

药性

功效:活血,杀虫。

主治:①《坤舆图说》:“敷诸伤损,涂痘不瘢。” ②《生药学》:“内服(0.2~1mm)为杀菌剂及祛痰剂,外用为皮肤杀虫剂,对疥疮,钱癣效用尤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生药学》:“治疥疮,金钱癣:秘鲁香胶外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康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秘鲁香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康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08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