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蜡树皮


药材名称:白蜡树皮

名称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

概况

基源:为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白蜡树的树皮。

原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形态: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4~10m。枝暗灰色,散生皮孔,无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同叶柄长15~22cm,小叶5~7,稀9;叶柄长4~6cm,沟槽明显;小叶片革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10cm,宽1.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有齿,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下部有灰白色柔毛;侧生小叶柄较短,长2~5mm,顶生小叶柄长1~1.5cm,小叶柄基部通常膨大呈关节状,叶柄,叶轴和小叶柄均无毛,有时在沟槽内有灰褐色短柔毛。圆锥花序生于当年生枝顶,无毛,花梗长5~6mm;花萼杯状,长约1.5mm,顶端呈不规则齿裂或呈啮蚀状;花冠缺如;雄蕊2,长约5mm;花柱短,柱头2裂。翅果倒披针形,长3~3.5cm,宽3.5~4mm,顶端急尖,中部以下渐狭成圆柱形,宿存花萼紧抱果的基部,顶端呈不规则2~3开裂。花期4~5月,果期8~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45页.图464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沟谷、溪边杂木林中。分布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以及福建、广东。越南、朝鲜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宜于温暖湿润气候;以肥沃湿润的土壤为宜。用扦插繁殖,于春季选取健壮的枝条,剪成16~20cm长的插条,按行距33cm,深13~15cm开条沟,每隔6~10cm插1枝,枝端需露出土面,覆土压紧,浇水保湿。成活后需精心管理,培育2年即可移栽,移栽宜在春季进行,按行株距各3~5m,深18~25cm穴栽,栽后注意中耕除草与肥、水管理。也可用种子育苗移栽。

采集:春、秋季采收,剥取树皮,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有七叶素(Esculetin)、七叶甙(Esculin)、秦皮亭(Fraxetin)、秦皮甙(Fraxin)、宿柱白蜡甙(Stylosin)、白蜡精(Fraxinol)[1~3]、秦皮定(Fraxidin)、异皮定lso-Fraxidin)等多种香豆素类成分。此外尚含有酚类化合物、鞣质、苦味素或甘露醇等[4~6]。

参考文献

[1] 化学学报 1962;28:25。[2] 中草药通讯 1979;9:8。[3] 药学学报 1983;18(6)434。[4] 中草药 1990;21(8).1。[5] Chem Pharm Bull 1985;33(9):4096。[6] Phyto chemistry 1986;25(2):533。

药理

附 同属植物日本白蜡树(Fraxinus japonica Blume)皮的甲醇提取物在乙酸乙酯和水两相中分配,乙酸乙酯层中的酸性部分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部分。从该活性部位分得的2,6-二甲氧基-P-苯醌(Ⅲ),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为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剂。

参考文献

Chem Pharm Bull 1981;29(8):2393。

药性

性味:辛,温。 ①《四川中药志》:“辛,微温。” ②《南湖公园园林中草药植物名录》:“辛,温。”

功效:截疟,调经,解毒。

主治:疟疾,月经不调,经闭,小儿头疮。 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治疟。” ②四川中医中药研究所《四川中药志》:“调经,解毒。治月经不调及小儿头疮。” ③《南湖公园园林中草药植物名录》:“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经闭。”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作秦皮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参考文章小白蜡树皮浸液治疗耕牛眼结膜炎效果明显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蜡树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600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