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桤木枝梢


药材名称:桤木枝梢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桤木(四川)。

基源:为桦木科桤木属植物桤木的枝梢。

原植物:桤木Alnus cre stogyne Burk.

形态:乔木,高可达30~40m;枝条灰色或灰褐色,幼枝被有淡褐色短柔毛;芽具柄,有2枚芽鳞。叶倒卵形,倒卵状矩圆形、倒披针形,长4~14cm,宽2.5~8cm,顶端骤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几不明显而稀疏的钝齿,上面疏生腺点,幼时疏被长柔毛,下面密生腺点:叶柄长1~2cm.无毛,很少于幼时具淡黄颜色短柔毛。雄花序单生,长3~4cm,果序单生于叶腋,矩圆形,长1~3.5cm,直径5~20cm;序梗细瘦,柔软,下垂,长4~8cm,无毛,很少于幼时被短柔毛;果苞木质,长4~5mm,顶端具5枚浅裂片。小坚果卵形,长约3mm,膜质翅宽仅为果的1/2。花期4~5月,果期8~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1卷.97页.图版23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或岸边的林中,在海拨1500m地带可成纯林。桤木为我国特有种,四川各地普遍分布,亦见于贵州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

药性

性味: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凉,苦、涩。”

功效:清热降火,止血,止泻。

主治:吐血,衄血,水泻,痢疾,黄水疮。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降火,止水泻。治吐血,衄血。” ②《四川中药志》:“治黄水疮。夏日以本品当茶饮。可防水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四川中药志》:“治鼻衄不止:桤木枝梢、栀子花各适量。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水泻及痢疾:桤木枝梢、六合草各适量。水煎服。”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毒蛇咬伤:牛屎树嫩叶适量,捣敷伤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志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桤木枝梢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志;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21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