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屏风草


药材名称:屏风草

名称出处:云南

概况

异名:紫花地丁(《滇南本草》),半枝莲、滇紫花地丁(《云南中草药》)。

基源: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直萼黄芩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直萼黄芩Scutellaria orthocalyx Hand.-Mazz.,又名兰花地丁(云南)。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常横走或斜向,纤细,匍匐,粗1~1.5mm,多分枝。茎直立,高6~25cm。叶具极短的柄,长不超过1mm;叶片草质,下部者卵圆状披针形至卵圆形,上部者线形,长1~2.1cm,宽2.2~5.7mm,顶端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近全缘,稍内卷。花序总状,顶生,通常占茎长一半以上;苞片线形,向上渐变小;花萼开放时长1.5~2.5mm,盾片圆形,高约1mm,果时长4mm,盾片高2.5mm,常带紫色;花冠紫至紫蓝色,长1.2~1.7cm,内面在上唇片与下唇2侧裂片靠合的缝线上被白色疏柔毛;冠筒近基部前方膝曲,向喉部逐渐增大;冠檐2唇形,上唇盔形,下唇中裂片卵圆形,2侧裂片三角状卵圆形,边缘外卷;雄蕊4,内藏,前对较大,具半药,退化雄蕊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药室裂口具髯毛,花药紫色;花盘环状,前方降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小坚果近球形,径约1.8mm,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203页.图版4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200~3300m的草坡或松林中。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东部,中部至西北部。

生药

采集:春、秋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药性

性味:苦、微辛,凉。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痈疽肿毒,疥癣,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研末,撒布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治痈疽肿毒,疥癞癣疮:半枝莲3~9g。水煎服。” ②《云南中草药》:“治小儿走马牙疳:半枝莲放新瓦上焙干,研末。撒布于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屏风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518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