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虎斑游蛇


药材名称:虎斑游蛇

名称出处:《东北动物药》

概况

异名:野鸡脖子(《东北动物药》)。

基源:为游蛇科游蛇属动物虎斑游蛇的全体。游蛇属全世界约90种,我国已知约30种。

原动物: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 lateralis(Berthord)

形态:全长可达100mm,雌蛇较长,体型粗壮,头扁平略阔,尾占全长的2/9,吻鳞横阔,露见于头顶,鼻间鳞与前额的长度相近而较狭,前额鳞中线前端平整,后端内凹,额鳞盾形,长等于其与吻鳞的距离,眶上鳞与额鳞等长,前狭而后阔,前后缘的外侧都显露出眶前鳞、眶后鳞的抑角,颅顶鳞较大。鼻孔圆形,侧开,开孔于两枚鼻鳞间。颊鳞矮小,成不等四角形。眶前鳞2枚,眶后鳞3枚,上唇鳞7枚,第3、4枚入眶,下唇鳞9枚,前5片向后逐渐增大。正对颅顶鳞间中线的顶背正脊有浅纤劲沟,长15个鳞片,皮下有成对毒腺,是无导管的皮肤腺,有自卫的保护作用,在蛇类中是本科独有的腺体。体鳞19~19~17行,起棱。腹鳞148~154枚,肛鳞2枚,尾下鳞60~73对。体色美丽,背色暗绿,下唇及项侧白色,从颈起体之两侧有红色或黑色斑点交互排列,达体之中部后红色渐次消失。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近水多草处,以蟾蜍、蛙等为食。分布较广,我国除新疆、 、甘肃、广东、台湾外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春至秋季捕捉,捕后置坛中饿2~4天,然后处死,尽快干燥,研粉备用。 除我国西部、广东、台湾外,其它各地均有产。

药性

功效:解毒,止痛,祛风湿。

主治:骨结核,骨质增生症,风湿痹证。近年来试用治胃癌,乳腺癌,食道癌等取得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内服:2~7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我国动物药》:“治风湿痹痛:虎斑游蛇粉连续服用,每次3g,每日2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成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虎斑游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成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396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