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灰藋


药材名称:灰藋

名称出处:《嘉祐本草》

概况

异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菜(《救荒本草》)、灰涤菜、灰条菜(《纲目》),灰灰草(四川)。

基源:为藜科藜属植物藜的全草。

原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

历史:灰藋之名始见于《嘉祐本草》。《纲目》载:“此菜茎叶上有细灰如沙,而枝叶翘趯,故名……灰藋处处原野有之,四月生苗,茎有紫红线棱。叶尖有刻,面青背白。茎心、嫩叶背面皆有白灰。……五月渐老。高者数尺。七八月开细白花。结实簇簇如球,中有细子。……”《植物名实图考》亦载有灰藋条及图。所述均为本种。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30~150cm。茎直立、粗壮、具棱及绿色或紫红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开或开展。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下面多少有粉,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度的1/2。花两性、簇生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裂片6,宽卵形至椭圆形,背面具纵隆脊,有粉,边缘膜质;雄蕊5,花药伸出花被,柱头2。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双凸镜状,直径1.2~1.5cm,边缘钝,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花果期5~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5卷.第2分册.95页.图版19.1-4)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荒地及田间;我国各地均产。全球温带及热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3~4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甘、苦,凉。 ①《本草拾遗》:“甘,平;” ②《救荒本草》:“微苦、涩,凉;” ③《医林纂要》:“甘,寒,赤灰者有小毒。”

功效:去湿,解毒。

主治:疮疡肿毒,疥癣风瘙。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甘疮。取灰3~4度淋取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箸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 ②《医林纂要》:“去湿热;” ③《四川中药志》:“能清热退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荞苋方(《我国中医秘方大全》)治 颈癌:灰涤菜灰500g,荞麦灰500g,风化石灰500g(3味混合制成霜,取用600g),红芽大戟900g(蒸、 抽芯),老月石27g,硇砂18g,儿茶18g,松香27g,雄黄27g,蟾酥9g,红升9g,白胡椒9g,血竭30g,白及30g,煅石膏30g,白矾500g。研末,制成橄榄大的药丸。 常规冲洗,将药丸置于病所。每次使用间隔2~7天。 ②灰藋涂方(《圣济总录》)治紫癜风:灰藋(不拘多少,烧灰,用纸衬淋取汁,炼令如膏约20g),雄黄、丹砂、腻粉、麝香、虾蟆灰、石硫黄、矾石灰各3g。上8味,将7味同研如粉,与炼了灰藋浓汁捣煎如膏涂之,干即易,膏硬以醋润之。 ③《周益生家宝方》:“治蛇咬:灰藋、肉馄饨草、野甜菜,3味共捣敷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运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灰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运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9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