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苦石莲


药材名称:苦石莲

名称出处:《增订伪药条辨》

概况

异名:南蛇簕(《生草药性备要》),石莲子(通称),老鸦枕头(云南),广石莲子(四川),土石莲子(广西),莲子簕、蚺蛇竻(《岭南采药录》)。

基源:为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的种子。

原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 Hance。

形态:有刺藤本,植株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长达45cm;托叶锥形,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或长圆形,长2~4cm,宽1.1~1.7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微偏斜,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披针形,先端短渐尖,两面被绒毛;花梗长1.6cm,被绒毛;萼片5,长约1.3cm,密被黄绒毛;花瓣片5,花冠白色,具紫斑,倒卵形,长约1.8cm,宽约1.2cm,先端圆钝,基部靠合,外面和边缘被毛,雄蕊10,较花瓣稍短,花丝下部密被长柔毛;子房密被细刺,花柱略长于雄蕊,无毛,荚果长圆形,长7.5~13cm,宽4~4.5cm.先端圆钝,喙长5~25cm,外果皮密被棕色针状刺。种子4~8。椭圆形,与莲子相仿,一侧略凹,具环纹,长约1.8cm,宽约1cm。花期4~5月.果期7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39卷.图版32∶9-1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m山沟、路旁或灌丛。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8~9月间采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主产于云南、广西。此外,广东,四川、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鉴别:本品呈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cm,直径0.7~1.2cm。表面乌黑色,少数暗棕色或黑棕色,有光泽,有时具横环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其旁为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极难破开。种皮厚约1mm,内表面灰黄颜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可见子叶2片,棕色,肥厚,富油质,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气微,味极苦。以黑褐色、颗粒饱满者为佳。

药理

苦石莲煎剂0.15~1.5μg/50ml,用反相被动血凝抑制试验,表明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我国医药学报 1991;6(3):158。

药性

性味:苦,寒。 ①《增订伪药条辨》:“极苦、涩。”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功效:散瘀止痛,清热去湿。

主治: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止痛,捶烂敷之。” ②《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癍痧症。” ③《南宁市药物志》:“治疮疡,尿血。” ④《广西中药志》:“治噤口痢,梦遗,淋浊等症。民间用治流行性感冒。” ⑤《四川中药志》:“开胃进食,清心除烦,除湿去热,治哕逆不止。” ⑥《广东中药》:“治夹色伤寒;煎水洗头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①《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火者忌用。” ②《四川中药志》:“大便燥结者忌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苦石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235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