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栝楼子


药材名称:栝楼子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

基源: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中华栝楼或截叶栝楼的种子。

原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中华栝楼T.rosthornii Harms(T.uniflora Hao),又名双边栝楼(通称)和截叶栝楼T.truncata C.B.Clarke,又名大子栝楼(植物分类学报)

形态:栝楼和中华栝楼的形态详见“天花粉”条。

截叶栝楼为草质藤本。块茎肥大,纺锤形,富含淀粉。茎具淡黄颜色皮孔。卷须2~3歧。叶柄长3~4cm;叶片革质,卵形或宽卵形,不分裂或3裂,长7~12,宽5~9cm,边缘具波状齿,基部平截,两面无毛,掌状脉3~5条。花雌雄异株;雄花为总状花序,总花梗长7~20cm,苞片革质,近圆形,长2~3cm,萼筒狭漏斗状,长约2.5cm有柔毛,花冠白色,被短绒毛,裂片扇形,长约2.5cm,顶端具长约1cm的流苏;雌花单生,花梗长2~4cm,子房被棕色短柔毛。果实椭圆形,长12~18cm,直径5~10cm,橙黄颜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图见植物分类学报.第12卷.第4期.434页.图版84:图3和图版88:图17)生于海拔300~1600m的山地密林中或山坡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南亚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栝楼子主产于安徽、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西、陕西、福建、广东、广西也产。大子栝楼子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双边栝楼子主产于广西、广东、四川。

鉴别

性状:栝楼子种子扁平椭圆状,长1.2~1.5cm,宽0.6~1cm,厚约4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有1圈沟纹,顶端较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内种皮膜质,灰绿色,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双边栝楼子较大而扁,长1.5~1.9cm,宽0.8~1cm,厚约2.5mm,表面棕褐色,沟纹明显而靠内,顶端较宽。 大子栝楼子椭圆形,一侧略凸出,长2~3cm,宽1.5~2cm,厚4~6mm,表面浅棕色或黄棕色,边缘有1不太明显的棱线。

显微 栝楼子粉末暗红棕色。 ①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70μm,平周壁具稍弯曲或平直的角质条纹;断面观碎片较少见,细胞形状不一,角质层厚至14μm。 ②厚壁细胞形状多样,不规则长方形,长圆形或类三角形,壁波状弯曲,有的短分枝状,壁厚,厚薄不匀,具网状裂缝,孔沟较密。 ③石细胞不规则形或长条形,壁波状弯曲或短分枝,少数具层纹,孔沟较稀,有的一边孔沟不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有黄棕色或棕色物。 ④星状细胞不规则长条形或长圆形,壁弯曲,具数个短分枝或突起,枝端钝圆,纹孔明显,孔沟较密。另有子叶细胞、内胚乳细胞。假种皮碎片、色素块。(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12页.图254)

加工炮制:①炒栝楼子 取净栝楼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取出,放凉。 ②蜜栝楼子 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捣碎的栝楼子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栝楼子100kg,用炼蜜5kg。 ③栝楼子霜 取净栝楼仁,碾成泥状,用布包严后蒸至上气,压去油脂,碾细。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蜜栝楼子、栝楼子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瓜蒌子仁含脂肪油26%~31%,其中的脂肪酸饱和的约占30%,不饱和的脂肪酸约占66.5%[1,2];从脂肪油中分得的下列结构系列脂肪酸甘油酯(1)、(2),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另分得1,3-二瓜蒌酸-2-亚油酸甘油酯[3]。

瓜蒌子油尚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豆甾醇、△7-菜油甾醇、△7-豆甾醇、△7,22-豆甾二烯醇、24-乙基胆甾-5,25-二烯-3-β-醇、24-乙基胆甾-7,24(25)-二烯-3-β-醇、24-乙基胆甾7,25-二烯-3-β-醇及24-乙基胆甾-7,22,25-三烯-3-β-醇等[4,5]。

瓜蒌子蛋白质中有一种糖蛋白-植物凝血素(Lectin)[6],尚有使核糖体失去活性的蛋白“Trichokirin”[7]。所含游离的氨基酸有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等[8];栝楼、双边栝楼的种子蛋白质水解后氨基酸总量9.7410%、19.2203%[9]。

另一种“双边栝楼”(T.uniflora)的种子含11-甲氧基-去甲延工宁素(11-Methoxy-nor-yangonin)、香草酸(Vanillic acid),5,7,4′-三羟基-3′,5′甲氧基黄酮(Tricin)、△7-豆甾醇(△7-Stig sterol)及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混合物的β-D-吡喃葡萄糖甙[10]。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59;4(1):1。[2] CA 1982;96:17280w。[3] CA 1988;108:44024p。[4] Phytochemistry 1977;16(2):288。[5] CA 1980;92:169111x。[6] CA 1989;110:188049。[7] J Chro togr 1989;408:255。[8] 医药工业 1975;(1):21。[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2;4(4):31。[10] 生药学杂志(日)1985;39(4):316。

药理

从脂肪油中分得的脂肪酸甘油酯具有抗血栓作用[1]。

余项参见“栝楼”条。

参考文献

[1] CA 1988;108:44024p。

药性

性味: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苦,冷。” ②《药品化义》:“甘、平。”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兼入脾、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效:润肺,化痰,滑肠。

主治:痰热咳嗽,燥结便秘,痈肿,乳少。 ①《食疗本草》:“下乳汁,又治痈肿。” ②《日华子本草》:“补虚劳,口干,润心肺。疗手面皱,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 ③《本草蒙筌》:“补肺下气,涤垢开郁。治伤寒结胸,虚祛,痨漱;解消渴,生津;止诸血。” ④《本草经疏》:“主消痰。” ⑤《药品化义》:“利热痰老痰。” ⑥《本草再新》:“解郁,祛风,生津止渴,止腰腿痛。” ⑦《饮片新参》:“清肺,化热痰,润肠,通大便。” ⑧《中药志》:“治老年或病后之肠结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 ②《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泄者勿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栝楼皮,治痰热咳嗽,黄痰且粘,胸闷气逆,胁痛,肠燥便秘。 ②配郁李仁,治肠燥津枯之便秘。 ③配火麻仁,治肠枯津少,大便干结等症。 ④配金银花、蒲公英,治乳腺炎。 ⑤配黄连、姜半夏,治胸胁胀痛不舒。 ⑥配文蛤,治咳嗽不止。

方选和验方: ①栝石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破伤风下后,里热不解者:栝楼仁27g,滑石4.5g,炒苍术、天南星、赤芍药、陈皮各3g,白芷、黄柏、黄芩、黄连各1.5g,甘草0.6g,生姜3片。水煎服。 ②栝楼牛蒡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乳痈,红肿热痛,寒热往来者:栝楼仁、炒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甘草、陈皮各3g,青皮、柴胡各1.5g。水煎,入煮酒150ml和匀,食远服。 ③栝楼杏连丸(《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栝楼仁、杏仁、黄连各等份。为末,竹沥、姜汁为丸,服适量。 ④栝楼青黛丸(《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栝楼仁30g,青黛9g。为细末,炼蜜为丸,含化。 ⑤半栝丸《杂病源流犀浊·脏腑门》:“治湿痰在胃,上干于肺发为痰嗽,兼胸膈满,或寒热交作,面浮肿:半夏、栝楼仁各150g,贝母、桔梗各60g,枳壳45g,知母30g。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 ⑥黄栝楼丸(《丹溪心法》)治食积,痰壅滞,咳嗽:栝楼仁、半夏、山楂、炒神曲各等份。为细末,栝楼水和丸,每服20~30丸,姜汤竹沥送下。 ⑦清化丸(《丹溪心法》)治妇人形瘦,有时夜热痰嗽,月经不调:青黛、栝楼仁、香附(童便浸、晒干)各适量。为细末,姜蜜调,噙化。 ⑧栝楼枳实汤(《增补万病回春》)治痰火发痉:栝楼仁、枳实、栀子、川贝母、桔梗、黄芩、陈皮、茯苓、麦门冬、人参、当归、苏子各等份,甘草3份。为粗末,加生姜1片。水煎去渣,入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⑨栝楼枳实汤(《增补万病回春》)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膈满闷,寒热气急,及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栝楼仁、枳实(麸炒)、桔梗、茯苓、贝母、陈皮、黄芩、栀子各3g,当归2g,砂仁、木香各1.5g,甘草1g。为粗末,加生姜,水煎去渣,入竹沥、姜汁少许和服。若神昏不语,去木香,加菖蒲;若气喘,加桑白皮、苏子。 ⑩《摘元方》:“治痰咳不止:栝楼仁30g,文蛤2g。为末,以姜汁澄浓脚,丸弹子大,噙之。” ⑾清气化痰丸(《医方考》)治痰热内结,咳嗽痞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栝楼仁、黄芩、枳实、杏仁、陈皮各30g,胆南星、半夏各45g。为细末,姜汁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 ⑿《湖北中草药志》:“治肺炎:栝楼子、薏苡仁、桑皮各15g,陈皮3g,贝母、天竺黄、前胡各12g,冬瓜子30g,杏仁、牛蒡子各9g,芦根、生石膏各60g,知母18g。水煎服。” ⒀《湖北中草药志》:“治肠燥便秘:栝楼子、火麻仁各12g。杏仁、柏子仁各10g,李仁、陈皮各6g,水煎服或研末为丸服。” ⒁《江西草药》:“治大便秘结:栝楼仁15g,羊蹄根9g。水煎服。” ⒂《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痈肿兼便秘:栝楼子20g,紫草10g。水煎服。” ⒃新中医 1989;(2):“治肺移热于大肠而出现咳嗽痰粘、大便干硬或秘结、腑气不通:栝楼仁30g,前胡、竹茹各10g,杏仁、枳实、槟榔各5g,山楂、茯苓各15g,通草3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产乳集验方》:“治热游丹肿:栝楼仁末100g,酽醋调涂。” ②《江西草药》:“治发烧吐血:栝楼仁15g,水煎服。” ③《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乳汁不下:栝楼仁3~6g,炒为末,陈酒30g送服。”

医药家论述

①张梓《药性类明》:“栝楼仁,昔人谓通肺中郁热,又言其能降气者,总由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丹溪所谓胸中垢腻,盖亦郁热之所成,热之郁者通,气之痹者降,何垢腻之不涤乎。” ②倪朱谟《本草汇言》:“栝楼仁,润肺消痰,清火止渴之药也。其体油润多脂。专主心肺胸胃,一切燥热郁热逆于气分,食痰积垢滞于中脘。凡属有形无形,在上者可降,在下者可行。其甘寒而润,寒可以下气降痰,润可以通便利结。” ③张介宾《本草正》:“栝楼仁,性降而润,能降实热痰涎,开郁结气闭,解消渴,定胀喘,润肺止嗽。但其性味悍劣,善动恶心呕吐,中气虚者不宜用,《本草》言其补虚劳,殊为大谬。” ④贾所学《药品化义》:“栝楼仁,体润能去燥,性滑能利窍。凡薄痰在膈,易消易清,不必用此。若郁痰浊,老痰胶,顽痰韧,食痰粘,皆滞于内,不得升降,致成气逆胸闷,咳嗽,烦渴少津,或有痰声不得出,借其润滑之力,以涤膈间垢腻,则痰消气降,胸宽嗽宁,渴止津生,无不奏效。其油大能润肺滑肠,若邪火燥结大便,从此助苦寒之药,则大肠自润利矣。”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刚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栝楼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刚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1387.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